格利泽 667C(殖民点代号:氦核-1):
这颗位于宜居带边缘、拥有较厚二氧化碳大气层的行星,其战略价值在于其卫星上探测到的超大规模氦-3矿床。虽然反物质已成为主力能源,但氦-3作为特定高能武器(如部分型号‘龙息’粒子炮)的催化剂和某些精密仪器的冷却剂,依旧不可或缺。
影像中,巨大的行星级轨道采集平台如同星环般笼罩着富含氦-3的卫星。平台下方延伸出数条粗壮的管道,直接插入卫星地表,进行原位开采和初步富集。开采出的氦-3浆液通过管道泵送至轨道平台精炼,再装入特制的运输舰。
行星地表建立了“氦核-1”主基地,人口12万。基地拥有大规模的地面支持设施、燃料储存库和一支强大的近地轨道防御舰队,确保这条战略物资供应链的绝对安全。基地穹顶内模拟了类地环境,为长期值守的技术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条件。
其他节点:
星图上,还有诸如“钨钢-3”(富含高强度合金所需钨、钼)、“硅晶-2”(超高纯度硅晶体,半导体工业基石)、“重水-6”(极地冰冠下液态海洋富含氘,用于中子减速剂和特殊燃料)等殖民点。
它们如同一个个功能专精的器官,共同构成了殖民A计划强大的工业身躯。每个殖民点人口严格控制在5万至15万之间,确保效率与安全性的平衡。工业级穹顶、行星级护盾发生器、“烛龙”预警雷达阵列和常驻的“曲战一型”护航舰队是标准配置。
一艘艘庞大的“方舟级”殖民母舰(单艘标准载员5万人)如同勤劳的工蜂,在星域内穿梭,运送着人员、设备和产出的战略物资。引擎喷口幽蓝色的反物质湮灭光芒,取代了聚变引擎的炽白尾焰,成为这片工业星域最醒目的标志。
“A计划34个殖民星,”刘星雨的声音带着自豪与钢铁般的凝重,“已构成一条纵贯35光年的资源-工业链。其产出,支撑了‘光复走廊’防御体系75%的建设,并反哺地球本土军工产能提升320%。‘磐石级’防御圈核心节点已初步串联。猎户座支悬臂的钢铁脊梁,已然铸就!”
星图的中央下方区域,一片被标记为“凤骨-英仙座缓冲区”的星域(位于英仙座主悬臂),光点分布相对稀疏但覆盖范围极广,且大多笼罩在代表高度隐匿的淡灰色光晕中。这里属于“静默发展区”,对星盟高度保密。殖民B计划总负责人,关哲少将的影像出现,背景是“精卫号”母舰的舰桥,舷窗外可见一颗被厚重诡异云层包裹的星球轮廓,舰桥内灯光幽暗,更添几分神秘。
“报告元帅,殖民B计划执行‘广撒网、深扎根、绝对静默’策略。”关哲的声音冷静而精准,如同在叙述一个精心布置的棋局,眼神锐利如夜枭,“得益于‘方舟之鉴’(黄羊角-B)的突破性启示,以及前期对‘凤骨’空域和英仙座主悬臂深处的大规模隐蔽扫描,我们已在英仙住主悬臂边缘、凤骨空域以及多个孤立星团中,建立了超过52个永久殖民点!它们是我们埋入黑暗的种子,静待燎原之日。”
这里的殖民点,形态与A计划截然不同,充满了适应性与科研气息,如同在宇宙阴影中顽强生长的菌落。
黄羊角-B(殖民点代号:方舟之鉴 / 静默穹顶):
这颗超重力地狱行星上的殖民点,是人类工程与生物智慧的奇迹。影像展示的并非地表城市,而是深埋于巨大岩层之下、依托天然溶洞群扩建的“静默穹顶”。厚重的复合装甲层和力场发生器,硬生生在20倍标准大气压和3倍重力的地狱中,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绿洲”。
穹顶内部的重力被人工场维持在1.2倍地球标准,空气经过多重循环过滤。驱动这一切的,是数台深埋岩层更深处的、功率被严格限制并多重屏蔽的反物质微堆,确保能量释放的绝对稳定和无痕。
这里的居民仅有6万余人,但几乎全是顶尖的生物学家、基因工程师、极端环境物理学家、信息战专家及其核心团队。他们的工作核心,就是研究星球上那支失落的虫族分支——那些在超高重力下演化出工具使用和社会协作的“工甲虫”、“巨盾虫”。
巨大的生物实验室里,通过非侵入式观测站、微型采样机器人和逆向工程,对“静默酶”及其共生真菌的深入研究,已催生出数代“蜂巢意识干扰器”原型,效果远超初代“静默之钥”。
同时,对虫族在极端压力下生理结构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地球单兵动力装甲关节承重系统、舰船结构抗压材料的革新。这里是人类对抗虫族的终极生物学武器库。关哲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方舟之鉴’的‘静默尖兵’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干扰器原型对标准撕裂者的意识阻断率,在模拟环境中已达99.3%!”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