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猎户座支悬臂殖民计划A空域, ‘盘古号’旗舰
“盘古号”旗舰宛如一枚淬火的星辰,悬停在“天山-4”行星的同步轨道上。下方,那颗曾被命名为“希望角”的大陆边缘,早已不是初踏时的荒凉模样。巨大的生态穹顶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明珠,在稀薄云层透下的恒星光辉中反射着柔和的光芒。蜿蜒的银色运河网络,将原本零星的内陆海与人工引流形成的巨大湖泊串联起来,水光潋滟,倒映着穹顶城市的灯火。白色的人造云层在穹顶外缓缓流动,调节着内部温润的气候。改造中的大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片等待书写的原始画布,向人类的新家园蜕变。
舰桥内,孔方佳元帅背手而立,深邃的目光穿透观察窗,落在这片生机初现的土地上,坚毅的嘴角似乎松动了一丝,泄露出难得的慰藉。距离那场决定地球文明走向的联合长老会议已过去近两年。选择“韬光养晦”的星火之策,并非怯懦,而是将有限的力量精准地投向了关乎存续的命脉——殖民ABC计划的全面爆发式推进。此刻,他手中的战术数据板上,正无声流淌着这三条文明暗线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无数开拓者的血汗、智慧,以及难以言喻的牺牲。
“元帅,‘昆仑’主脑汇总的殖民ABC计划阶段性报告已同步完毕。”副官的声音在肃静的舰桥内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孔方佳微微颔首,指尖在数据板边缘冰冷的加密符文上划过。一道深邃的蓝光闪过,海量的信息流瞬间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在舰桥中央铺展开一幅横跨三大星域的壮丽星图。无数代表殖民点、资源带、防御节点的光点在其上明灭闪烁,如同黑暗天幕上骤然点亮的亿万星辰,构成了一幅人类文明在星海间顽强扎根、开枝散叶的宏伟画卷。他凝视着星图,指节无意识地轻叩着冰冷的合金窗框,发出细微的笃笃声。
星图的左翼,一片被高亮标注为“猎户座资源走廊”的广阔星域中(位于猎户座支悬臂),殖民A计划的成果最为直观地展现着人类对物质力量的渴求与征服。
“报告元帅,殖民A计划自‘砺剑’行动后转入全面加速阶段。”一个沉稳中透着金属质感的男声通过加密信道接入,是殖民A计划总指挥,刘星雨上将。他的影像出现在星图旁,背景是某颗资源星轨道上繁忙的空间站,巨大的机械臂正在吊装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反物质燃料罐。“依托‘光复走廊’的桥头堡和前期深度探测,我们已成功在猎户座支旋臂内侧及邻近疏散星团区域,建立了总计34个永久殖民点!”
孔方佳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那片密集的蓝色光点集群。每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在极端环境中拔地而起的钢铁堡垒,是人类意志对冰冷宇宙的宣战书。
天仓五(殖民点代号:磐石-7):
这是殖民A计划的旗舰级成果。这颗行星的地核深处,蕴藏着一条规模空前的“空间稳定晶体”原生矿脉。全息影像切换,展示着行星赤道附近建立的巨大殖民都市“锻炉城”。城市并非建立在传统地表,而是依托巨大的矿坑向下延伸,如同嵌入行星血肉的金属蜂巢。
穹顶覆盖的区域只是冰山一角,下方是深达数十公里的立体化开采、精炼、制造综合工业区。不计其数的自动钻探平台、熔炼高炉和精加工流水线日夜轰鸣,将珍贵的晶体转化为“定海”锚点、“星尘冲浪”引擎核心乃至“阎王”导弹稳定环的关键部件。
巨大的反物质反应堆阵列(取代了早期聚变核心) 深埋于岩层之下,为这座工业巨兽提供着澎湃不绝的幽蓝能量。“磐石-7”常驻移民18万,其中70%为顶尖的工程师、地质学家、矿物冶炼专家及其家属。数十艘“精卫级”母舰穿梭往返,将提炼出的晶体锭源源不断运往地球本土及前线基地。
这里的产出,直接决定了地球尖端防御和战略打击能力的上限。陈海峰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铿锵:“磐石-7的‘湮灭炉心’阵列运行稳定,日吞吐晶体当量创历史新高。我们的‘定海’锚点产能,已能满足光复走廊需求的120%!”
HD (殖民点代号:熔钢-4、熔钢-5):
这个双星系统拥有两条富含高品位铁、镍、钛及稀有伴生金属(如用于强化装甲的紫金)的小行星带。影像显示,两颗体积较小、环境恶劣的岩质行星轨道上,悬浮着数个庞大如山脉的“移动熔炉”空间站。
这些由“盘古级”母舰改装而成的工业巨兽,直接锚定在资源最富集的小行星群中。它们伸出巨大的机械臂捕获小行星,在内部熔炉中直接进行零重力冶炼,驱动巨型熔炉和精加工线的澎湃动力,已完全替换为高效、清洁的反物质能量核心。
熔融的金属锭或预制构件通过短途运输艇送往邻近的殖民星地表基地进行精加工和总装。“熔钢-4”、“熔钢-5”地表基地人口相对较少,各约8万人,主要负责设备维护、精加工和重型装备(如“刑天”级工程机甲、“玄武”级防御炮台)的总装测试。环境改造仅限于基地内部,外部是永恒的采矿轰鸣与金属洪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