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十一
鲍照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宴。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
赏析:
《拟行路难·其十一》是鲍照《拟行路难》组诗中的一篇,诗人以独特视角,借自然现象与生死之思,探讨人生短暂与应对之策,传达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饱含无奈与旷达交织的复杂情感。
一、主题思想
1. 感慨生命短暂与不可逆转:诗开篇以“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描绘枯萎竹叶无法重回青葱,借自然荣枯暗示生命逝去不可逆转。“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进一步借祭祀场景,强化生命终结后一切成空的无奈,深刻表达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有限性的思考。
2. 倡导超脱世俗,及时行乐:面对生命短暂,诗人劝诫“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认为不应纠结于世俗争斗,应超脱名利。主张“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宴”,即放纵心意、保持高尚,享受生活,以豁达态度应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追求精神自由与当下快乐,在有限人生中寻得慰藉与解脱。
二、艺术特色
1. 起兴与对比,营造氛围:借“枯箨”“亡灵”起兴,将枯箨无法复青、亡灵无法真享祭品与鲜活生命对比,营造出无奈、悲凉氛围,为诗歌奠定基调,强化生命无常之感,使读者深刻感受生命消逝的无情,为后文劝诫做铺垫。
2. 直白表述,情感真挚:语言直白,如“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直接道出人生短暂,青春与美德易逝,情感真挚强烈。这种直白表达让读者直接触及诗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慨,引发共鸣,更易体会诗人劝人超脱的急切与真诚。
3. 反复劝诫,强化主旨:诗人多次劝诫,从“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到“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不断强调面对生命短暂应持超脱态度,莫要惆怅。反复手法强化主旨,加深读者印象,引导读者领悟生命真谛,以豁达姿态面对人生。
……
解析:
1.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 解析:诗人以“君不见”开篇,引起读者注意。“枯箨”指的是枯萎的笋壳或竹叶,它们在台阶和庭院间随风滚动。此句描绘了一幅衰败、萧索的画面,枯萎的箨已失去生机,再也无法重新变青附着在原来的茎上。这里运用比兴手法,借枯箨的命运象征生命的消逝是不可逆转的,就像枯萎的箨无法恢复往日的青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感伤、无奈的基调,暗示人生的青春岁月一旦流逝,便一去不复返。
2.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 解析:紧接着,诗人又以“君不见”带出另一幅画面:死去的人受到后人的祭祀,然而他们却永远无法像生前一样举杯畅饮,将壶中的美酒喝尽。“蒙享祀”表明逝者虽在祭祀中被后人缅怀,但“何时倾杯竭壶罂”则鲜明地指出,无论后人如何祭祀,逝者都无法再真正享受生活。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终结后的虚无感,与前一句中枯箨不可复青相呼应,共同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和消逝后的无奈,深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3.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 解析:诗人在前两句营造的氛围基础上,直接向读者发出劝诫。“君当见此起忧思”,意思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象(枯箨和亡灵的情形),应当会引发深深的忧愁和思考。“宁及得与时人争”则进一步点明,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且无常,又何必去和世人争名夺利呢?此句由对生命现象的描述转向对人生态度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应将精力耗费在世俗的争斗上,而应珍惜当下,追求更有意义的事物,从而引出下文诗人所倡导的生活方式。
4.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 解析:此句以“人生倐忽如绝电”形象地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同闪电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倐忽”突出时间流逝之快,“绝电”则强化了这种短暂的突发性和不可捉摸性。“华年盛德几时见”进一步强调,青春美好的年华和高尚的品德,一旦错过,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出现。诗人通过这两句,将生命短暂的感慨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刻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易逝,从而更加认同不应在无谓的纷争中虚度光阴的观点。
5.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宴:
- 解析:在感慨生命短暂之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但令纵意存高尚”,即只要让自己放纵心意,追求内心的自由,同时保持高尚的情操。“纵意”并非放纵无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摆脱世俗的束缚,顺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存高尚”则强调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坚守道德和精神的高尚。“旨酒嘉肴相胥宴”描绘了与友人一同享受美酒佳肴的欢乐场景,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在精神放松状态下,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是一种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在有限生命中追求快乐与精神富足的主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