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的夏天,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吹拂着秦王府的紫藤架。藤原纪香来访已有半月,每日跟着龙天策考察农桑、观摩工坊,日子充实而平静。她甚至已经开始规划,回去后如何在倭奴国推广渤海的晒盐法,如何说服贵族们接受新的农具。然而,一封来自故国的密信,像一块巨石,砸碎了这份平静。
密信惊变:异国公主陷危局
送信的是藤原纪香的贴身老仆,他乔装成商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抵达渤海,见到纪香的第一刻,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公主,国内大乱,您快想办法自保啊!”
密信是倭奴国国王亲笔所书,字迹潦草,透着难以掩饰的慌乱。信中说,以苏我鹿入为首的旧贵族势力,早已架空王权,近来更是加快了篡权的步伐,污蔑中大兄皇子(支持改革的一派)“通唐叛国”,意图借机铲除异己。国王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唯一能保住纪香性命的办法,便是让她留在大唐,寻求最强的庇护。
而这庇护的最佳方式——便是与大唐最有权势、最令人敬畏的秦王龙天策联姻。
“……苏我氏视你为眼中钉,因你推崇大唐新政,触犯其利益。唯有嫁入秦王府,借大唐之势,方能保你周全。为父无能,唯有出此下策,望我儿体谅……”
信读到最后,藤原纪香的手已抖得不成样子,信纸几乎要被捏碎。她在长安时,虽知国内派系斗争激烈,却没想到已到如此地步。父亲被架空,兄长(中大兄皇子)自身难保,她这个远在大唐的公主,竟成了苏我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嫁给秦王殿下……” 她喃喃自语,脸颊瞬间涨红,既有对政治联姻的屈辱,也有对龙天策的敬畏与一丝难以言说的慌乱。
她想起半月来的相处——龙天策虽已七十三岁,却精神矍铄,讲起治理之道时目光炯炯,对待百姓时语气温和,甚至会耐心听她讲解倭奴国的风俗。在她心中,这位老人是值得敬佩的长者、导师,从未想过会与“婚姻”二字挂钩。
可老仆的话,又像警钟在耳边敲响:“公主,苏我氏在大唐也有线人,您的行踪他们了如指掌。唯有成为秦王妃,才能让他们投鼠忌器!”
藤原纪香一夜未眠。天亮时,她做出了决定——为了活命,为了将来能有机会回到故国,为了不辜负父亲的苦心,她必须向大唐皇帝奏请这桩婚事。
金殿奏请:异国求援动天听
三日后,藤原纪香以“有机密要事启奏”为由,再次启程前往长安。
觐见秦武的朝会上,她褪去了往日的从容,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恳切。行过礼后,她没有提及农桑、没有请教制度,而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陛下,小女恳请陛下救命!”
秦武一愣,示意她起身:“公主请起,慢慢说。何事如此紧急?”
藤原纪香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将国内苏我鹿入专权、架空国王、迫害改革派,以及父亲密信中让她联姻自保的事,和盘托出。她没有隐瞒自己的恐惧,也没有粉饰这桩婚事的政治目的。
“……小女知道,此事唐突,更委屈了秦王殿下。” 她深深一拜,“但小女别无选择。若能得陛下恩准,嫁入秦王府,一来可保小女性命,二来也能向倭奴国昭示大唐的庇护,让苏我氏不敢轻举妄动。小女愿以倭奴国公主之名起誓,此生必为大唐与倭奴国的和平,尽绵薄之力!”
朝堂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位一心求学的东瀛公主,竟会突然面临如此危局,更提出这样一桩出人意料的婚事。
秦武沉默良久。他看着阶下这位年轻的异国公主,眼中满是惶恐,却又透着一股绝境求生的坚韧。他想起龙天策——那位七十三岁的老臣,一生为国,如今退隐渤海,却要被卷入这东瀛的权力漩涡,着实有些委屈。
可转念一想,这桩婚事,对大唐并非无利。
接纳藤原纪香,既是向倭奴国展示大唐的仁慈与强大,也等于在倭奴国埋下了一颗亲唐的种子。若苏我氏真敢加害国王与中大兄皇子,大唐便有理由介入,维护东亚的秩序。而让龙天策接纳她,更是最合适的安排——龙天策的威望与渤海的实力,足以震慑任何宵小,也不会让这桩婚事显得太过“功利”(毕竟龙天策已是退隐之身)。
“你想嫁入秦王府,可有问过秦王的意思?” 秦武问道。
“小女不敢惊扰殿下,” 藤原纪香低声道,“此事全凭陛下圣裁。若殿下不愿,小女……小女愿入空门,终身为大唐与倭奴国的和平祈福。”
这话说得极为恳切,既给了秦武台阶,也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秦武思索再三,终于开口:“倭奴国与大唐,一衣带水,理应互助。苏我氏专权乱政,本就不合天道。朕准奏。”
他看向鸿胪寺卿:“传朕旨意,着秦王龙天策,于长宁八年七月,以礼纳藤原纪香为妾,妥善安置,不得有误。另,加强对倭奴国来唐人员的监管,若有苏我氏党羽敢在此生事,格杀勿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