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吴澄述
道经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犹言盛德容谓有而可见者从由也
万有皆本乎德凡形气之可见者德之容
也然德之所以有此容者由道中出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
德自道中出而道则无也德者道所爲
物而似无似有不可得而见故曰恍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其字指德而言物者物生以後之形象者
物生以前之气德虽恍惚惚恍不可见然
形之可见者成物气之可见者成象皆德
中之所有先儒谓冲漠无朕而万有森然
已具者此也
窈兮?兮其中有精
恍惚虽不可见而似无似有犹似可见窈
?则昏昏昧昧全不见矣此道之无也其
字指道而言精谓德也有物有象者德之
容皆其粗也德者有物有象之本廼其精
也庄子曰以德爲本以本爲精上文言物
象本乎德此言德出乎道
其精甚眞其中有信
二其字又指德言眞谓道也信实也与眞
字同义物象爲粗而德爲精其爲精者廼
甚眞之道也德之中有至实之道在焉上
文言道之中有德此言德之中有道盖道
即德也德即道也首章曰此两者同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衆甫
不去谓常存也閲犹历也甫美也衆甫万
有也万有之美有时变灭惟孔德由道中
出者自古及今不变灭而常存故以不去
二字名之以其有常而遍历古今无常之
万有也
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然如此也吾何以能知万物之变灭无常
如此哉以此孔德之有常者知之也
右第十八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曲一偏也易礼中庸庄子所言曲字皆以
偏而不全爲曲曲者不全也然能专攻其
所偏致精乎此旁达乎彼举一反三通一
毕万乆必会其全也自初即欲求全则志
大心劳分而不专终不能全矣枉者不直
也尺蠖之屈而枉所以能伸而直洼者不
盈也科坎之陷而洼所以能受水而盈敝
者不新也秋冬之凋而敝所以能逢春而
新少者不多也少则多一句变文析爲二
句少则易於有得所以能积累而多贪多
则杂而生惑於一且无所得岂能多乎不
欲直不欲盈不欲新不欲多而以曲则全
一句始之四者皆不求全之推也
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此一句爲一章宗?通贯上文下文之意
一者冲虚之德也式以在车爲喻高在凭
较卑则凭式圣人抱此冲虚之德濡弱谦
下爲天下式如上下文五者皆冲虚之德
自处於卑也○较音/角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自见犹云自炫明谓智之明不自见者用
晦而明也自是犹云自贤彰谓名之彰不
自是者闇然而日彰也夸其功曰伐功谓
事之成绩负其长曰能矜长谓能之过人
人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以夫
惟不争终之四者皆不争之余也○见贤/遍
切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三字古有是语老子述之以爲此
章首句章内抱一爲纲曲则全以下五者
夫惟不争以上五者凡十事爲目皆曲则
全一语所可咏也故重述於章末而曰古
人所谓曲则全者岂虚爲此言而无其实
哉盖之其诚实能全而遂以全之效归之
也
右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曰希希言无言也得道者忘言
因其自然而已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爲此者天地天
地尚不能乆而况於人乎
飘狂疾也骤急暴也自旦至食时爲终朝
自旦至暮时爲终日不因其自然而轻躁
发言譬如天地之飘风骤雨皆反自然之
常而爲怪变者也天地反自然之常其爲
怪变尚不能乆不及终朝终日而止况人
而不因自然可乎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
者同於失
从事於道谓以道爲事也道者有道之人
德者有德之人失者庸下之人所爲不能
无失者也同与庄子齐物论之齐相近谓
与之合一不相非异也惟因其自然而希
言故凡上等次等下等之人皆视之一同
而无非异盖道者德者与我爲一无所容
言矣至若失者他人虽以爲失彼则自以
爲是固亦有自然之是也岂可不因其所
是以是之而廼妄言以非之哉庄子曰不
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无
言亦老子希言自然而玄同之意○齐与
言与音/余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
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之人以我同之印证参同夫何间然
失者之人以我同之亦或縁彼之独是而
悟我之公是则三者之人皆以我同之而
有得也然此惟有道之人者能之苟道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