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命其兄承褘就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廷
问其术对曰爲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於
无爲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
攻异端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
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气於
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叹
曰广成之言也开元中再召至都玄宗诏
於王屋山置坛室以居善篆隶帝命以三
体写老子刊正文句见新唐书隐逸传旧/书本传云玄宗令以
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着五/千三百八十言爲眞本以奏上之
宗元先生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入嵩山爲道
士乆之游天台玄宗遣使徵之既至问以
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
词蔓说徒费纸劄耳见旧唐书隐逸传新/书本传云帝尝问道
对曰深於道者无如老子五千文其余徒/丧纸劄耳复问神仙治炼法对曰此野人
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与旧书少异故并録之
班固载老子邻氏有传傅氏徐氏刘向皆有
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
向四篇惜乎其书之亡乆矣今世所传老
子道德经或总爲上下二篇或分八十一
章或七十二章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上/经法天天数奇故有三十
七章下经法地地数偶故有四十四章严/遵乃以阴道八阳道九以八行九故七十
二章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全与河上公不合本既各异说亦不
同盖莫得而考也
汉桓谭曰昔老聃着虚无之言两篇後世好
之者以爲过於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
马迁皆有是言见杨雄传
阮藉着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爲化侯王
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
之元老子谓之道见太平御览
王弼注道德经以夫佳兵民之饥二章疑非
老子所作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
意多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遂不复注因
作道德论一说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
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
论天人际矣因以所注爲道德二论文章
叙録曰自儒者论以老子非圣人絶礼弃
学平叔说与圣人同着论行於世见世说/并注
阮瞻咸之子也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
名教老庄明自然其?同异瞻曰将无同
戎咨嗟良乆即命辟之时谓之三语掾见/晋
书本传世/说作阮修
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补太学博士高祖释
奠已召博士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乗讲
般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
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衆皆爲之屈帝大
喜曰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
贤矣见新旧唐/书儒学传
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
贤直学士侯行果荐会稽康子元及平阳
敬会眞於说说籍以闻并得侍读俄并兼
集贤侍讲学士始行果会眞及长乐冯朝
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眞亦
善老子每啓篇先熏盥乃读见新唐书/儒学传
张荐明少以儒学游河朔後去爲道士通老
子庄周之说晋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
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爲言得其极
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
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爲师赐号通
玄先生後不知所终见五代史/一行传
太宗闻汴水辇运卒有私质市者谓侍臣曰
幸门如鼠穴何可塞之但去其尤者可矣
篙工楫师苟有贩鬻但无妨公不必究问
冀官物之入无至损折可矣吕蒙正曰水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小人情僞在
君子岂不知之若以大度兼容则万事兼
济曹参不扰狱市者以其兼受善恶穷之
则奸慝无所容谨勿扰也圣言所发正合
黄老之道见国朝/事实
了斋陈忠肃公瓘尝着书二十余篇曰昭语
其序略云玉清昭应宫使王曾请校三馆
道经上因言其书不如老氏五千言清静
而简约张知白曰陛下留意于此乃治国
无爲之术臣伏读神考圣训曰汉之文景
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然者臣因考
三君之行事知汉文之术得於老子而仁
祖之政多似汉文今摭其说十数篇録于
后
汉文即位之始先报平勃後封宋昌以有功
於杜稷爲先以有德於我身爲後此所谓
後其身也故天下莫得先焉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
汉文每朝郞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
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
善言之可用者称善不可用者亦称善此
所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故德
善也
汉文初登虎圈啬夫口对无穷拜爲上林令
释之曰周勃张相如陛下称爲长者此两
人言事曾不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
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
察相高其弊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
迟至於败乱今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