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曰魄阴物形之主也神之爲物广大
通达而不自了者神常载於魄故神反拘
於形体此广者所以狭通者所以滞也欲
学此道者常先廓其志气勿累於形体使
神常载魄而不载於魄则可以抱一而体
神矣窃尝论曰人之既死有升沉之异良
由灭神徇形以神从魄故至於沦乎幽阴
化爲异物也若夫神完之人虽魄之阴滞
精与神爲一而无所不之矣圣人之死曰
神不从魄也其始也亦载魄而已
陆佃曰魂爲阳阳爲动魄爲阴阴爲止魂
者神之佐其动有变而无化魄者精之辅
其止有化而无变故魂言游魄言营游魂
以言其变营魄以言其止载营魄所以外
运抱一所以内守也故曰载营魄抱一能
无离乎载魄所以致运抱一所以致守而
内外常合而无离矣
刘泾曰人之生诸阳爲魂诸阴爲魄各有
名象而藏於肝肺之间下士知之上士见
之精与神相依以生而并精出入者魄也
与神往来者魂也此篇言载营魄营即魂
是也黄帝曰动以营身谓之魂易曰游魂
爲变庄子曰其魂不疲皆爲魂主经营动
作爲一身之运爲魄则并精出入主化成
变而已今百骸九窍具吾形者魄之属也
使非魂以营之则与行尸何以异乎魄不
可以无魂犹月不可以无日魄待魂而成
营月待日而生光此言魂之用而曰营言
魄之体而曰魄也载谓以形载也形车也
魄与魂车之积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形体本无知觉
以其载负魂魄故有动作魂爲阳利於清
虚魄爲阴好於营爲虽大概谓之魂魄而
老子独言魄者以阴魄好营营於欲故也
叶梦得曰人之生也以心藏神以肾藏精
以肝藏魂以肺藏魄而後形体立精神之
运形体不能拘而魂魄者所以守其形体
者也魂出乎阳故升而上者散而无不之
易谓之游魂魄出乎阴故沉而下者滞而
不能去老氏谓之营魄营者有方之言也
善摄生者常使阳胜阴阴不能扰阳故魂
每载魄而与之俱
晦庵朱熹曰以车承人谓之载古今世俗
之通言也以人登车亦谓之载则古文史
类多有之如汉纪云刘章从谒者与载韩
集云妇人以孺子载盖皆此意今所谓营
者字与荧同而爲晶明光炯之意其所谓
魄则亦若余之所论於九歌者耳其意盖
以魂阳动而魄阴静魂火二而魄水一故
曰载营魂抱一能勿离乎言以魂加魄以
动守静以火迫水以二守一而不相离如
人登车而常载于其上则魂安静而魄精
明火不燥而水不溢固长生乆视之要诀
也但爲之说者不能深考如河上公以营
爲魄则固非字义而又并言人载魂魄之
上以得生当爱养之则又失其文意独其
载字之义粗爲得之然不足以补其所失
之多也若王辅嗣以载爲处以营魄爲人
所常居之处则亦河上之意至于近世而
苏子由王元泽之说出焉则此二人者平
生之论如水火之不同而於此义皆以魂
爲神以魄爲物而欲使神常载魄以行不
欲使神爲魄之所载洪庆善亦谓阳气充
魄爲魂魂能运动则其生全矣则其意亦
若苏王之云而皆以载爲以车承人之义
矣是不唯非其文意且若如此则是将使
神常劳动而魄亦不得以少息虽幸免於
物欲沉溺之累而窈冥之中精一之妙反
爲强阳所挟以驰骛於纷拏胶扰之涂卒
以陷於衆人伤生损寿之域而不自知也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御注曰易曰乾其静也专杨雄曰和柔足
以安物静而不杂之谓专和而不暴之谓
柔婴儿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不藏是
非美恶故气专而致柔孟子曰蹶者趋者
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心不足以专气则气
有蹶趋之不正而心至于偾骄而不可系
圣人虚己以游世心无使气之强则其静
而不杂和而不暴与婴儿也奚择故曰能
如婴儿乎孟子曰其爲气也至大至刚以
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老氏之专
气则曰致柔何也至刚以行义致柔以复
性古之道术无乎不在
碧虚子陈景元曰旧说曰专一也任也气
者冲和妙气也又自然之气也夫人卓然
独化禀自然冲和妙气气降形生自无染
杂若乃专任冲妙知见都忘使气自纯和
形自柔弱不爲衆恶所害是得婴儿之全
和也此教人养气也
颍滨苏辙曰神不治则气乱强者好鬬弱
者喜畏不自知也神治则气不妄作喜怒
各以其类是之谓专气神虚之至也气实
之始也虚之极爲柔实之极爲刚纯性而
亡气是之谓致柔婴儿不知好恶是以性
全性全而气微气微而体柔专气气柔能
如婴儿极矣
王雱曰人生有三曰精曰神曰气精全则
神王神王则能帅气矣神衰而不足以帅
气则神作不常使人陷於非道孟子曰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