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东武吟
鲍照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
赏析:
《代东武吟》是鲍照的一首杰出诗作,以独特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深沉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思想内容
1. 寒士命运的悲歌:诗中借汉代老兵之口,讲述其一生。从“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可知,老兵出身贫寒,凭借从军寻求出路,这反映出当时寒门子弟改变命运途径的有限。他追随将领征战,“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描绘出其征战生涯的漫长与艰辛,常年奔波,历经无数战斗。然而,“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将军离世、时事变迁后,他的功绩无人问津,尽显世态炎凉。这种命运的起伏,深刻揭示了寒门之士即便付出诸多努力,仍难以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奈,饱含着对不公命运的悲愤。
2. 岁月沧桑与人生感慨:“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通过少壮与穷老、出征与归家的对比,突出岁月对老兵的无情。曾经为国家浴血奋战,归来却只能从事农事维持生计,展现出人生的巨大落差,引发对人生无常、命运弄人的感慨。
3. 忠诚与期盼:尽管遭遇不公,老兵依然忠诚。“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以“弃席”“疲马”自比,表明虽被弃仍心系君主。“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君主能施以恩惠,肯定自己的忠诚与功绩,体现出老兵对公正对待的期盼。
二、艺术特色
1. 巧妙的叙事手法: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老兵自述展开,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情感变化。叙事脉络清晰,从出身、征战到归乡,层次分明,如实地展现老兵一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2. 鲜明的对比映衬:多处运用对比,如“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将老兵昔日在战场上的矫健勇猛比作鞲上鹰,如今的困窘无奈比作槛中猿,形象地突出命运的变化。少壮与穷老、征战功绩与归乡后的冷落等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悲剧氛围,加深读者对老兵悲惨境遇的感受。
3. 贴切的典故运用:“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运用晋主与弃扇、田子为国尽忠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老兵的心愿,使诗歌语言典雅,内涵丰富,增添文化底蕴,引发读者联想与思考。
……
解析:
1.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 解析:开篇“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以一个老兵谦卑恳请的口吻起笔。“主人”是对听者的尊称,“贱子”为老兵自称,尽显其身份卑微。老兵请求主人暂且不要喧闹,听他诉说一番,营造出一种郑重其事的氛围,引发读者好奇心,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的自述。
2.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 解析:“仆”同样是老兵自谦的称呼,表明自己原本是来自寒乡的普通士人。“出身蒙汉恩”,这里的“汉”并非单纯指汉朝,而是借汉喻今,暗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寒门子弟难以凭借自身力量改变命运,只能承蒙国家的恩典,获得从军的机会,为后文讲述从军经历做铺垫。
3.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 解析:此句开始叙述老兵的军旅生涯。“始随张校尉”,点明最初跟随的将领是张校尉,“召募”说明是通过招募的方式入伍。“到河源”,指出其首次出征便被派往河源地区,“河源”通常指代偏远的边疆地区,突出了征战之地的遥远与艰苦,展现出老兵军旅生涯的起点。
4.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 解析:“后逐李轻车”,表明后来又追随李轻车将军。“追虏穷塞垣”,“追虏”体现战斗的目的是追击敌人,“穷塞垣”则强调追击的范围直至边塞的尽头,生动地描绘出老兵跟随将领在边塞与敌人激烈交锋、穷追不舍的战斗场景,展现出其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军旅生活的紧张与危险。
5.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 解析:“密途亘万里”,“密途”指频繁的行军路程,“亘万里”极言路途的遥远漫长,强调老兵在军旅生涯中不断奔波,行程数万里。“宁岁犹七奔”,即便在相对安宁的年份,也要多次出征,“七奔”并非实指七次,而是表示次数频繁。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深刻地反映出军旅生活的动荡与艰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