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十五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
赏析:
《饮酒·其十五》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深沉咏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坚守的执着。诗作在描绘生活困窘与时光易逝的同时,传达出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豁达情怀。
一、困窘之境:生活的写实与铺垫
1. 居所荒芜,贫居之状尽显:“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诗的开篇,陶渊明便直白地描绘了自己贫困的生活处境。由于缺乏劳力,住宅周围灌木丛生,一片荒芜之态。这种对居住环境的刻画,不仅是简单的写实,更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它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生活的清苦,为后续对人生的思考埋下伏笔,暗示即便身处如此困境,诗人依然有着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坚守。
2. 鸟翔人寂,孤寂氛围渲染:“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氛围。鸟儿在空中翩翩飞翔,增添了一丝动态之美,然而四周却寂静无声,不见行人踪迹。这种强烈的对比,渲染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不仅映衬出诗人生活的清苦与寂寥,更暗示了他超脱于世俗喧嚣之外,独自面对生活与思考人生的状态。
二、人生之叹:短暂与永恒的强烈碰撞
1. 宇宙人生,悬殊对比引深思:“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诗人将视野从眼前的困窘环境拓展到广袤的宇宙。宇宙的悠长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何悠”强调宇宙的无尽辽阔与永恒,而“少至百”则突出了人生的有限与脆弱。这种强烈的反差,瞬间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让读者也不禁陷入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之中。
2. 岁月催逼,时光飞逝的无奈:“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诗人从宏观的宇宙与人生对比,转而聚焦自身,具体描述岁月的无情流逝。“催逼”二字生动地表现出岁月如紧迫的追兵,毫不留情地推动着生命的进程。“鬓边早已白”形象地展现了时光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这种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加深了人生短暂的无奈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对时光匆匆的喟叹。
三、坚守之志: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智慧
1. 委顺穷达,顺应自然的豁达:“若不委穷达”中的“委”字,表达了顺应之意。诗人认为,面对人生的穷困与显达,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境遇变化,而应顺应自然。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人生充满变数,穷困与显达皆为无常,若一味追求显达,逃避穷困,只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焦虑之中。诗人倡导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不被世俗的贫富观念所左右。
2. 坚守素抱,不忘初心的执着:“素抱”指诗人原本的志向与怀抱,即归隐田园、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诗人强调,如果不能坚守这份初心,实在是可惜至极。在历经生活的困苦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后,诗人愈发坚定了对内心坚守的执着。尽管生活贫困,时光易逝,但他依然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始终保持着对本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坚守不仅是对自我的忠诚,更是对世俗价值观的一种超脱,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理交融,浑然天成:诗中既有对贫困生活环境的描写(景),又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最后升华到对人生应顺应穷达、坚守本真的哲理思考(理)。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理随情至,三者紧密融合,浑然天成,使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质朴语言,意蕴深远:陶渊明以其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诗句简洁易懂,如“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生活场景;“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直白地表达出人生态度。然而,在质朴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深远的人生智慧,体现了其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独特魅力。
3. 对比手法,强化主题:通过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鸟翔的动态与环境的寂静、世俗的穷达观念与诗人坚守的素抱等多组对比,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这些对比不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也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
解析:
1.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 解析:诗人开篇便直言自己生活贫困,家中缺乏人手帮忙打理。“乏人工”直白地说明了经济上的困窘,导致没有能力雇佣劳动力。这种贫困直接体现在居住环境上,便是“灌木荒余宅”,住宅周围灌木丛生,一片荒芜景象。“荒”字生动地描绘出宅院的破败与无人照料,展现出一种清冷、萧索的氛围。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呈现出诗人生活的艰难处境,同时也暗示了他远离尘世喧嚣,独自面对生活的状态,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埋下伏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