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展现陶渊明的情感世界:丰富了对陶渊明的认识。人们熟知陶渊明多为其田园诗中淡泊宁静的形象,而此文展现出他至情至性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他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悲痛欲绝,使陶渊明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
……
解析:
1. 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 解析:文章开篇明确时间为东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日,此时距离程氏妹去世已满两周年,服丧之期已满。“少牢之奠”表明陶渊明以羊、豕各一的祭品来祭奠妹妹,“俯而酹之”描绘出他俯身把酒洒在地上进行祭奠的动作,简洁而庄重地交代了祭奠的背景与仪式,为全文奠定了沉痛哀伤的基调。
2. 呜呼哀哉!寒往暑来,日月寝疏。梁尘委积,庭草荒芜。寥寥空室,哀哀遗孤。肴觞虚奠,人逝焉如!
- 解析:“呜呼哀哉!”一声悲叹,直接宣泄出内心的悲痛。“寒往暑来,日月寝疏”,感叹随着时间流逝,自己与妹妹阴阳相隔的日子越来越久。“梁尘委积,庭草荒芜”描绘了居所的衰败景象,暗示妹妹离世后家庭的清冷与凄凉。“寥寥空室,哀哀遗孤”进一步渲染氛围,空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妹妹可怜的遗孤,令人心酸。“肴觞虚奠,人逝焉如!”则表明虽备下祭品祭奠,可妹妹已逝,不知魂归何处,表达出对妹妹深深的思念与生死相隔的无奈。
3. 谁无兄弟,人亦同生。嗟我与尔,特百常情。幼而无父,遇罹闵凶。相及龆龀,并罹偏咎。
- 解析:先以“谁无兄弟,人亦同生”泛说人们都有兄弟姐妹,而“嗟我与尔,特百常情”则强调自己与妹妹感情远超常人。接着回忆童年,“幼而无父,遇罹闵凶”说明兄妹幼年丧父,遭遇不幸。“相及龆龀,并罹偏咎”指出到了童年换牙的年纪,又遭遇其他不幸,这些经历使他们兄妹相互依靠,感情愈发深厚,为下文抒发悲痛之情做铺垫。
4. 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兹在兹,泣涕盈袖。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
- 解析:再次强调与妹妹感情深厚,“斯情实深,斯爱实厚”直抒胸臆。“念兹在兹,泣涕盈袖”生动描绘出作者对妹妹念念不忘,以至于常常哭泣,泪水沾满衣袖。“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进一步说明他们不仅是普通的兄妹,父亲是同胞兄弟,母亲是亲姐妹,血缘关系极为亲近,更凸显出这份感情的珍贵与失去妹妹的痛苦。
5. 相及齿官,并罹偏咎。往在江陵,心乎爱矣。雨绝云销,音尘莫寄。
- 解析:“相及齿官,并罹偏咎”重复强调共同遭遇不幸,加深了苦难的印记。“往在江陵,心乎爱矣”回忆在江陵时对妹妹的深切关爱。“雨绝云销,音尘莫寄”形象地描绘出妹妹远嫁后,如同雨停云散般,与自己音信隔绝,难以传递消息,表达出对妹妹的牵挂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无奈。
6. 望彼荆楚,寤寐增叹。如何一往,终天不返!
- 解析:“望彼荆楚”,妹妹远嫁荆楚之地,作者遥望那个方向,饱含思念。“寤寐增叹”说明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因思念妹妹而叹息。“如何一往,终天不返!”则发出痛心疾首的诘问,难以接受妹妹这一去便永远不能返回的残酷现实,将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7. 情原义至,利难动性。矫翮独逝,遵此一径。
- 解析:这几句是对妹妹品德的称赞。“情原义至,利难动性”表明妹妹重情重义,不为利益所动摇本性。“矫翮独逝,遵此一径”以鸟儿振翅高飞,始终遵循一条道路为喻,赞扬妹妹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品行,体现出作者对妹妹高尚品德的敬重。
8. 斯情实深,斯爱实厚。予之不信,天实所佑。
- 解析:又一次强调与妹妹感情深厚,“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反复咏叹,强化情感。“予之不信,天实所佑”意思是如果不相信自己对妹妹感情的深厚,上天可以作证,表达出对这份感情的笃定,同时也流露出希望妹妹在天之灵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
9. 昔在江陵,重罹天罚。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与尔,百哀是切。
- 解析:“昔在江陵,重罹天罚”再次提及在江陵时又遭受不幸,“兄弟索居,乖隔楚越”说明兄弟姐妹们各自分离,如楚越之地般相距遥远。“伊我与尔,百哀是切”强调自己与妹妹因分离而痛苦万分,种种哀伤都深切地缠绕着自己,突出了分离之痛和对妹妹的思念。
10. 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白雪掩晨,长风悲节。感惟崩号,兴言泣血。
- 解析:“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白雪掩晨,长风悲节”描绘出一幅阴沉、寒冷、萧瑟的冬日景象,浓云黯淡,冬月凄冷,白雪覆盖清晨,长风呼啸悲鸣,借景抒情,烘托出作者内心极度悲痛的情绪。“感惟崩号,兴言泣血”则直接描述自己因悲痛而号哭,说起妹妹的事便悲痛得如同泣血,生动地展现出作者痛彻心扉的哀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