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愚!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
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是陈琳的代表作之一,以乐府旧题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深刻的社会现实揭示
徭役之苦:诗开篇描绘“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借恶劣的环境,为士卒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通过士卒与长城吏的对话,“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凸显出官府对筑城工程期限的严苛,不顾士卒死活,强制他们劳作,反映出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身心折磨。
家庭离散:“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以长城的绵长类比百姓苦难的深远,指出大量青壮年被征役,致使家庭破碎,无数妻子独守空闺,深刻揭示了徭役对家庭伦理的破坏,展现出战争徭役给民间带来的凄凉景象。
二、独特的叙事结构与手法
对话叙事:诗歌以对话为主要叙事方式,如士卒与长城吏的冲突性对话,将士卒对徭役的不满与长城吏的冷酷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士卒与妻子的书信往来,细腻地刻画了夫妻间的相互体谅与无奈。这种对话形式使诗歌情节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澜。
层层递进:从开篇对筑城环境的描写,到士卒与长城吏的矛盾,再到夫妻间的书信交流,诗歌情节层层推进,主题不断深化。夫妻书信中的内容,从士卒劝妻子改嫁,到妻子的回应,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徭役对人民生活的全面破坏,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的苦难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士卒形象:诗中的士卒既是被压迫的劳动者,又是充满温情的丈夫。他对筑城徭役充满愤慨,发出“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的呼喊,展现出其反抗精神;同时,他体谅妻子,写信劝其改嫁,又体现出他对妻子的关爱与无奈,使这一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妻子形象:妻子的回信则展现出她的忠贞与坚韧。面对丈夫的劝离,她责备丈夫“君今出语一何愚”,表明自己愿与丈夫共患难,“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体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在苦难面前的坚定态度。
四、质朴真挚的语言风格
质朴简洁:诗歌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如“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如同日常对话,简洁明了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与想法,毫无雕琢痕迹,却能直击人心。
情感真挚:无论是士卒对徭役的不满,还是夫妻间的相互牵挂,都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得真挚动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当时人们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奈,引发强烈的共鸣。
……
解析: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解析:开篇描绘出一幅塞外苦寒的场景。“饮马”点明士卒的行为,在长城边的泉窟给马饮水。“水寒伤马骨”极言水的寒冷程度,连马骨都仿佛被冻伤,借马所遭受的寒冷,侧面烘托出士卒所处环境的恶劣,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暗示了士卒在这样的环境下服苦役的艰辛。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解析:“往谓”表明士卒走向长城吏并与之交谈。“慎莫稽留太原卒”,是太原籍士卒对长城吏发出的请求,“慎莫”带有强烈的祈使语气,士卒希望长城吏不要耽搁他们这些太原士卒的归期,体现出士卒对早日结束徭役、回归家乡的渴望。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解析:这是长城吏的回应。“官作”指官府安排的筑城工程,“自有程”强调工程有既定的期限,必须按时完成,这是长城吏不顾士卒诉求的理由。“举筑谐汝声”,“举筑”是指举起夯土的工具劳作,“谐汝声”要求士卒们齐声唱着夯土的号子干活,表现出长城吏对士卒的冷酷无情,只注重工程进度,丝毫不体谅士卒的辛苦与归心。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解析:此句为士卒对长城吏回应的激愤之语。“宁当”表示宁愿,“格斗死”体现出男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情景,在士卒心中,这是一种相对壮烈的死法。“何能”表达强烈的反问,“怫郁”形容内心的愤懑、抑郁,士卒认为与其在这种压抑、痛苦的状态下筑长城,宁愿在战场上拼搏至死,深刻地反映出士卒对筑城这种非战斗性苦役的极度不满与反抗情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