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晋风·唐风:
1蟋蟀、2山有枢、3扬之水、4椒聊、5绸缪、6杕杜、7羔裘、8鸨羽、9无衣、10有杕之杜、11葛生、12采苓。
国风·唐风·山有枢
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
山 有 枢 , 隰 有 榆 。
山坡上面有刺榆,低洼地里生榆树。
枢(shū):刺榆,一说臭椿树。
隰(xí):低湿之地。
榆:白榆,落叶乔木。
子 有 衣 裳 , 弗 曳 弗 娄 。
你有锦绣好衣裳,不穿将会多可惜。
衣裳(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上曰衣,下曰裳。”
弗曳弗娄:有好衣裳而不穿。
曳,拖;娄,牵拉。
古时裳长拖地,需提着走。
子 有 车 马 , 弗 驰 弗 驱 。
你备车马多华贵,不驾不乘空闲置。
驱:车马疾走。
宛 其 死 矣 , 他 人 是 愉 。
若是哪天你死去,他人享乐夺你物。
宛:宛如,假如。
一说通“苑”,枯萎。
愉:快乐,享受。一说音偷,取。
山 有 栲 , 隰 有 杻 。
山头栲树迎风立,湿地杻木枝叶密。
栲(kǎo):山樗,落叶小乔木。
杻(niǔ):檍树。一说菩提树。
子 有 廷 内 , 弗洒弗埽 。
你家庭院本宽敞,不洒不扫积尘灰。
廷:同“庭”,庭院。
内:厅堂和内室。
埽:同“扫”,打扫。
子 有 钟 鼓 , 弗 鼓 弗 考 。
钟鼓乐器样样全,不敲不击蒙蛛丝。
考:敲击。
宛 其 死 矣 , 他 人 是 保 。
若是哪天你死去,他人接手全占据。
保:占有,持有。
山 有 漆 , 隰 有 栗 。
山上漆树绿成荫,洼地栗果挂满枝。
漆:漆树,其汁液可做涂料。
栗:落叶乔木。
子 有 酒 食 , 何 不 日 鼓 瑟 ?
你有美酒与佳肴,何不日日奏琴瑟?
瑟:一种似琴的拨弦乐器,一般有二十五弦。
且 以 喜 乐 , 且 以 永 日 。
既可借此寻欢愉,又能消磨漫漫长日。
且:姑且。
永日:指整天享乐。
宛 其 死 矣 , 他 人 入 室 。
若是哪天你死去,他人登堂入室来。
《山有枢》则是对守财奴般吝啬鬼的尖锐讽刺和当头棒喝,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性和警示性。
起兴:山隰有木(山有枢/栲/漆,隰有榆/杻/栗):
诗歌每章开头都以山上和洼地生长着有用的或美好的树木起兴(刺榆、白榆;臭椿、檍树;漆树、栗树)。
这些树木的存在本身是自然界的丰饶馈赠,暗示着人世间也拥有美好的、可供利用的事物。
它们安静地生长,等待着被合理利用。
主体:人有其物而不用(子有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弗曳弗娄/弗驰弗驱/弗洒弗埽/弗鼓弗考/何不日鼓瑟):
与自然界的丰饶形成尖锐对比的,是诗中主人公(“子”)令人费解的行为。
他拥有华美的衣裳却从不穿着(弗曳弗娄),拥有车马却从不驱驰(弗驰弗驱),拥有宽敞的庭院屋宇却从不洒扫(弗洒弗埽),拥有钟鼓乐器却从不演奏(弗鼓弗考),拥有美酒佳肴却从不设宴享乐(何不日鼓瑟)。
这些财富在他手中如同山上的树木、洼地的草木一样,只是静态的存在,失去了其为人所用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拥有即荒废”的状态,构成了全诗讽刺的基点。
2. 核心主题:
对吝啬守财的辛辣讽刺与及时行乐的强烈劝诫尖锐的讽刺:
诗人以近乎刻薄的笔调,描绘了守财奴的可笑与可悲。
他囤积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却如同看守一座死气沉沉的宝库,自己不曾享用半分。
这种极端吝啬、拒绝消费、拒绝生活享受的行为,在诗人看来是极其愚蠢和违背人性的。
致命的警告:“宛其死矣,他人是愉/保/入室”: 这是全诗最震撼、最具杀伤力的部分。
诗人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守财奴的幻梦:你守着不用的一切,在你突然死亡(“宛其死矣”强调死亡的不可预知和迅速)之后,只会成为他人欢乐享受的源泉(“他人是愉”)、安稳占有的财产(“他人是保”)、甚至登堂入室彻底接管的对象(“他人入室”)。
这三章结尾层层递进,从“愉”(享受)到“保”(占有)再到“入室”(彻底接管),讽刺的力度和警醒的程度逐步加强,揭示了守财奴行为最终为他人做嫁衣的荒谬结局。
死亡是最终的审判者,它让一切囤积变得毫无意义。
强烈的劝诫:“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