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鲁阳文子辞惠王所与梁
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文子辞,曰:“梁险而在境,惧子孙之有贰者也。夫事君无憾,憾则惧偪,偪则惧贰。夫盈而不偪,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不知其他。纵臣而得全其首领以没,惧子孙之以梁之险,而乏臣之祀也。”王曰:“子之仁,不忘子孙,施及楚国,敢不从子。”与之鲁阳。
楚惠王把梁地赐给鲁阳文子,文子辞谢,说:“梁地险要而又位于边境,我担忧子孙后代会有背叛之心。事奉君王不能有——怨恨,有怨恨就会因担忧而侵凌君上,侵凌君上就会因担忧而生背叛之心。得志却不侵陵,怨恨却没有二心,这在我自己能够保证,但不知子孙能否做到。纵然我能够保全首领而死,还担忧子孙仗恃梁地的险要而背叛,从而断绝了对我的祭祀。”惠王说:“您的仁爱,不忘记子孙后代,施及到了楚国,我怎敢不听从您。”于是就赐给了他鲁阳之地。
(一)让
公元前489年,是楚昭王二十七年。
这一年,楚昭王病重,于是召集各位公子和大夫说:“寡人没有才能,两次使楚国军队蒙受耻辱,今天能够享受天年寿终正寝,是寡人的幸运。”
楚昭王推让给他的大哥公子申(子西)担任楚王,公子申不肯接受。
楚昭王推让二哥公子结(子期)为王,公子结也不肯接受。
楚昭王于是推让三哥公子启(子闾)为王,公子启推辞五次,最后才答应做楚王。
楚国将要与吴国交战。
但是,十一月十七日,楚昭王在军中逝世。
公子启说:“楚昭王病重时,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让给我们这些臣子,我之所以答应楚昭王,是为宽慰楚昭王的心。现在楚昭王已经逝世,我怎能忘记君王推让的好心呢?”
于是三公子启与大公子西、子綦商量,暗地里派出军队封锁道路,迎接我这个楚昭王之子回楚国,并拥立我为王,是为楚惠王。
然后楚军撤回军队,返回国内,安葬楚昭王。
(二)487白公胜
公元前487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年。
子西将楚平王之子太子建(楚惠王伯父)的儿子胜(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任命他为巢邑大夫,称为白公。
白公胜喜欢用兵而能礼贤下士,总想为父亲楚平王报仇。
shiji
惠王二年,
惠王二年(前487年),
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
子西从吴国召回了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儿子胜,
以为巢大夫,
任命他为巢县大夫,
号曰白公。
号称白公。
白公好兵而下士,
白公喜好兵事而且能礼贤下士,
欲报仇。
想要为父亲报仇。
(三)483白公胜想伐郑
公元前483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六年。
白公胜向令尹子西请求出兵讨伐郑国。
当初,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逃到郑国,郑国人杀死他,白公胜于是逃到吴国,子西又让他回到楚国,因此白公胜怨恨郑国,才想讨伐郑国。
子西答应他将会讨伐郑国,但是没有发兵。
六年,
六年(前483年),
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
白公请求令尹子西发兵攻打郑国。
初,
起初,
白公父建亡在郑,
白公的父亲太子建逃亡到郑国,
郑杀之,
郑国杀了太子建,
白公亡走吴,
白公被迫逃亡到吴国,
子西复召之,
后来子西又将他召回楚国,
故以此怨郑,
白公因此怨恨郑国,
欲伐之。
想要攻打郑国。
子西许而未为发兵。
子西虽然答应了却没有立刻派兵给他。
(四)白公胜怒
公元前48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八年。
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子西救援郑国。
子西救援郑国后接受郑国贿赂而回。
因为白公胜最恨郑国,所以白公胜很生气。
shiji
八年,
八年(前481年),
晋伐郑,
晋国攻打郑国,
郑告急楚,
郑国向楚国告急,
楚使子西救郑,
楚国派子西营救郑国,
受赂而去。
成功解救郑国后,子西收受了郑国的贿赂便离开了。
白公胜怒,
白公胜大怒,
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
立刻就与敢死的勇勐将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袭击并杀死了令尹子西和子綦,
因劫惠王,
趁机劫持了惠王,
置之高府,
将惠王囚禁在高府,
欲弑之。
准备杀死他。
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
惠王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宫中。
白公自立为王。
白公自立为楚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