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6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八年。
这一年,邲之战刚刚结束。
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这是自晋文公称霸天下之后第一个反抗晋国的国家。
齐顷公为瓦解晋国的同盟国鲁国,加大对鲁国联络。
那时,鲁国三桓季孙、叔孙、孟孙夺得鲁国的大权,分别与晋国侈卿建立起较为牢固的跨国联盟以作为外援。
鲁宣公及东门氏在晋国霸业一片迷茫之时,积极联络齐国当权派以作为对抗三桓。
鲁宣公与齐顷公,一拍即合。经过几年的奋斗,齐顷公胆子越来越大。
公元前595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九年。
当作好了充分准备后,我决定派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无假道于宋”。
我的用意在于向宋国挑衅,试探宋人的态度。申舟至宋时,宋人果然制止。
我遣申舟使齐而没有借道的行为,遭到宋文公及右师华元等人的反感。
宋国人一不做二不休,杀死我所派遣的申舟。
我获此消息后大怒,“投袂而起。履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我听闻后,为之大怒,尽起三军,攻打宋都睢阳。
我亲率大军攻宋,把宋国团团包围。宋国君臣惊恐,派乐婴齐赴晋告急求救。
但晋国已经衰落了。晋景公想派兵救援,大夫伯宗反对,认为“天方授楚,未可与争”,待楚衰后再见机行事。
楚国与宋国相持了整整九月。
天下诸侯为之震惊不已。又是畏惧,又是敬佩,又是不满。
所畏惧者,楚国国力之强,远远超出众诸侯的意料。楚国居然能长达九月供应着千里之外的三军,国家综合实力由此可见。纵然诸侯各国有坚固的城池,楚国亦不足持。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文公带领臣民坚守城池长达半年。
宋国必然会输,但倘若不战而降,则会迎来欺人更甚的局面。
公元前594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十年。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开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
晋景公询问众卿,大夫伯宗反对出兵,认为此时楚军国势鼎盛,有上天眷恋,难与争锋。
晋景公纳其言,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
事实上,晋还没有从邲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
五月,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
宋右师华元突围,趁夜潜入楚营,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备,为华元劫持。
华元对子反将宋国国情据实以告。
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诉华元:“楚军的粮草只剩几日之用”。
子反与华元私下盟誓。
之后,子反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知我。
楚军围宋已很久了,粮食将尽。
我知道围破宋都已成妄想,担心军卒久在国外,国内田地无人耕种,势必荒芜,酿成来年粮灾。又见宋已臣服于楚国,就与宋结盟,宋以华元为质,楚释围罢兵而回。最后以宋国与楚结盟,楚国退兵为结束。
自此长达九个月之久的跨年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楚色变。
鲁国大臣孟献子建议鲁国遣使去宋向楚“聘而献礼”,“谋其不免也”,鲁宣公赞同,派孟献子去宋拜见我,加强了楚、鲁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592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十二年。
晋景公命时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会盟。
鲁宣公与齐顷公,一拍即合。经过几年的奋斗,齐顷公胆子越来越大。
齐顷公玩心大发,竟在朝堂之上捉弄晋人郤克。后在敛盂之会上,齐国的高固又逃席而去。
公元前59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十三年。
开春,郤克鼓动晋景公,晋景公忍无可忍,率军与卫太子臧伐齐,也只是小打小闹。在晋国霸权最为迷茫的那几年间,我联齐以制晋的战略取得极大成功,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
以前,我常常忧虑后继无人,思索该如何教养太子。
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
我打算委派士亹教导太子箴,就询问士亹打算如何教导太子成为一位明君。
辞曰:“臣不才,无能益焉。”
士亹推辞并感谢于我,士亹说:“我没有才能,不能对太子有所帮助。”
王曰:“赖子之善善之也。”
我说:“靠您的才德可以使他变好。”
士亹与我谈了谈先天与后天的问题。
对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将至;若不欲善,善则不用。故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观,汤有太甲,文王有管、蔡。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若民烦,可教训。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