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像惊神记】——
董曲江曾经讲过这么两件奇事,那可都和神灵祠像有关,透着说不出的玄妙。
话说默庵先生在担任总漕一职时,他的官署里有两座祠堂,一座供奉土神,一座供奉马神 。两座祠堂平日里香烟袅袅,倒也透着几分庄重。只是那土神祠堂有些特别,里面还供奉着一尊土神的配偶神像。那女神像身姿婀娜,面容姣好,静静地立在土神身旁。
默庵先生的小儿子,那可是个恃才傲物的主儿。他平日里就喜欢对各种事儿评头论足,这天他路过两座祠堂,看着土神那副胡须满腮、尽显老态的神像,又瞅瞅身旁娇艳的女神像,心里顿时冒出个荒唐念头。他撇了撇嘴,一脸不屑地嘟囔道:“这土神都一把年纪,看着就像个土里土气的老翁,怎么能配得上这么漂亮的女子呢?再瞧瞧那马神,年轻俊朗,和这女神像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嘛。”
这念头一起,他就按捺不住了。也不管旁人怎么劝阻,当即就找来几个手下,风风火火地就把女神像从土神祠搬到了马神祠。他站在一旁,双手抱胸,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丝毫没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祸事。
当天夜里,万籁俱寂,默庵先生一家都沉浸在梦乡之中。突然,一阵痛苦的呻吟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众人赶忙寻声跑去,只见默庵先生的小儿子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双眼紧闭,脸色惨白,嘴里还不时发出痛苦的呓语,怎么叫都叫不醒。
默庵先生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赶忙四处打听缘由。一番询问后,才知道是儿子擅自挪动神像惹的祸。他心中暗叫不好,深知此事怕是冲撞了神灵。于是,默庵先生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沐浴更衣,带着全家老小,来到祠堂,恭恭敬敬地向土神和马神上香祈祷。他满脸愧疚,声音颤抖地说道:“小儿无知,冒犯了神灵,还望神灵大人有大量,饶恕他这一回。我马上就将神像移回原位。”
也许是默庵先生的诚意起了作用,就在神像移回土神祠的那一刻,昏迷不醒的小儿子悠悠转醒,苍白的脸上渐渐恢复了血色。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这场风波才算暂时平息。
无独有偶,在河间的学署里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儿。那儿也有一座土神祠,祠里同样有一尊配享的女神像。有一位训导,平日里就以饱读诗书、精通古礼自居。这天,他在学署里巡视,路过土神祠时,看到那尊女神像,顿时皱起了眉头。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身旁的人义正言辞地说道:“这学宫乃是教书育人、宣扬礼教的神圣之地,怎么能摆放妇人的神像呢?这简直是有违古礼,不成体统!”于是,他立刻召集人手,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将女神像迁走。
他命人在学署的一角,另外修建了一座小祠堂。在迁移神像的那天,他还煞有介事地举行了一场仪式,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向神灵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正当合理。
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天,训导年幼的孙子正在家中玩耍,突然眼神变得呆滞,整个人像是被什么东西控制了一样。紧接着,他用一种苍老而威严的声音说道:“你表面上说着大道理,打着维护古礼的旗号,可实际上心里全是自己的小算盘。你就是想借着这个由头,把这地方腾出来扩大自己的住宅罢了。你以为你做得天衣无缝,可瞒不过我的眼睛,我是不会服气的!”
这一番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训导惊得目瞪口呆。他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因为这土神附身所说的话,句句都戳中了他的内心隐秘。平日里,他总是在众人面前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大谈古礼,可谁能想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竟然被神灵一语道破。
从那以后,训导整日心神不宁,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吓得浑身发抖。原本他满心期待着能顺利扩大自己的住宅,可如今,哪怕到任期满了,他都始终不敢踏进那处他心心念念的地方一步。
这两件事乍一听,都挺玄乎的。有人就说了:“这训导迁移神像,好歹还遵循了一些礼数,而默庵先生的小儿子,简直就是肆意冒犯神灵,他受到的责罚肯定得更重。”
但在我看来,默庵先生的小儿子,说到底也就是年少轻狂,做事没个分寸,一时冲动干出了糊涂事。可这位训导就不一样了,他表面上大义凛然,打着公正的旗号,实则心怀鬼胎,一心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巧妙地利用公义来掩盖自己的私心,让人抓不到把柄。要不是神灵当场揭露他的阴谋,旁人还真以为他是在为维护祭祀典制尽心尽力呢。
《春秋》里讲究“诛心”,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更看重的是他的动机和内心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训导所犯下的过错,可比默庵先生的小儿子严重得多,他受到的责罚,自然也应该更重才是。这也警醒着世人,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千万别被一时的私欲蒙蔽了双眼,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