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舌战群儒(伪)与辣酱的社交魔力
苏晓晓拎着辣酱坛子踏进养心殿时,鼻尖先撞上一股浓郁的檀香,混着淡淡的墨香。正堂里明黄色的帐幔低垂,皇帝胤禛端坐在铺着软垫的宝座上,手里捏着本奏折,嘴角似乎还挂着未散的笑意。而阶下站着几位身穿朝服的老臣,个个背着手,脸色严肃得像刚吞了黄连。
她心里咯噔一下 —— 这阵仗,哪是试吃辣酱,分明是公开处刑!
“奴才钮祜禄?翠花,给皇上请安。” 她 “噗通” 一声跪下,坛子放在地上发出闷响,吓得旁边一位白胡子老头哆嗦了一下。
胤禛抬眼,目光在她身上打了个转,又扫过那只灰扑扑的坛子,语气听不出喜怒:“起来吧。听说你这辣酱在宫外都传开了?”
苏晓晓刚站直身子,就听见阶下有人冷哼。她眼角余光瞥见个穿孔雀补子的老头 —— 后来才知道是礼部尚书张大人 —— 正捻着胡须,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回皇上,都是托您的福。” 她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拱手,差点把坛子摔了,“这辣酱用料实在,味道醇厚,不管是拌米饭还是蘸馒头,都……”
“放肆!” 张大人突然炸毛,声音尖得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养心殿乃商议国事之地,岂容你在此兜售市井吃食!皇上,此女言行轻佻,恐坏了宫廷体统!”
苏晓晓被他吼得一缩脖子,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老古板,懂什么叫美食的魅力吗?她正想反驳,却见胤禛放下奏折,慢悠悠地说:“张大人稍安。朕瞧着,能把辣酱做到让果郡王都甘愿出双倍价钱,倒也算门本事。”
他这话一出,阶下几位老臣都愣住了。张大人嘴巴动了动,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旁边的户部尚书拉了拉袖子。
胤禛冲李德全使了个眼色,太监立刻机灵地端来一碟白馒头,又奉上干净的银勺。苏晓晓看着那精致的白瓷碟,突然有种自家土产被请进米其林餐厅的恍惚感。
“打开吧。” 胤禛指了指坛子。
苏晓晓手忙脚乱地掀开坛口的油纸,一股浓郁的香辣味瞬间弥漫开来。她清楚地听见阶下响起几声抽气声,张大人更是往后退了半步,仿佛那不是辣酱,是毒药。
“皇上,您尝尝?” 她舀了一勺递过去,手控制不住地抖 —— 这要是烫着龙舌头,她十条命都不够赔。
胤禛盯着那红亮的酱料,又看了看苏晓晓紧张得冒汗的额头,突然勾了勾嘴角:“张大人,你年纪最大,先替朕尝尝?”
张大人的脸 “唰” 地白了,扑通跪下:“皇上!臣…… 臣近日上火,恐难当此重任!”
殿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苏晓晓差点笑出声 —— 这老头,怕辣就直说呗,找什么借口!
胤禛憋着笑,指了指另一位胖乎乎的大臣:“李爱卿是四川人,想必能品出滋味。”
被点名的李大人眼睛一亮,也不推辞,拿起个馒头蘸了点辣酱,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三秒钟后,他猛地一拍大腿:“嘶 —— 痛快!这辣里带鲜,鲜里带香,配馒头竟有如此风味!皇上,好物啊!”
张大人在旁边气得吹胡子:“李大人!食不言寝不语,何况在皇上面前!”
“哎,张大人此言差矣。” 李大人嚼得正香,“孔子还说食不厌精呢!这辣酱能把寻常馒头变得如此美味,可见制作者心思巧妙,怎么能算市井之物?”
两位大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活像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妈。苏晓晓看得目瞪口呆,这就是传说中的朝堂辩论?画风好像不太对……
“好了。” 胤禛轻咳一声,殿里立刻安静下来。他接过李德全递来的馒头,也蘸了点辣酱,慢慢送进嘴里。
苏晓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脸。只见皇帝眉头先是一皱,随即舒展,嘴角甚至微微上扬:“嗯,是比御膳房的酱菜多了些泼辣气。”
她刚松了口气,就听他补充道:“就是名字太俗。‘翠花牌’?倒像是乡野村姑的闺名。”
苏晓晓脸一红,梗着脖子辩解:“皇上,名字俗才好记!您想啊,将来宫里的小太监小宫女,一提‘翠花辣酱’就知道是啥,多方便!”
“放肆!” 张大人又炸了,“竟敢拿闺名比酱料,简直…… 简直不成体统!”
“张大人,话不能这么说。” 苏晓晓来了劲,反正破罐子破摔,“您看那‘东坡肉’,不也是用苏东坡的名字?人家还是大文豪呢!我这‘翠花辣酱’,说不定将来也能名留青史……”
“你 ——” 张大人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哈哈哈!” 胤禛突然笑出声,笑声在殿里回荡,“有意思。就冲你这股子歪理,这名字便先用着吧。” 他放下馒头,目光转向苏晓晓,“不过,光在宫里推广还不够。李爱卿说这辣酱配馒头好,那配饺子呢?配羊肉呢?你得琢磨出更多吃法,让御膳房把这辣酱加进菜单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