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一午时,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仿佛连空气都被点燃了。
临横府外,赵翊身着厚重的铠甲,站在一处高坡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那紧闭的城门。
他的身旁,一面巨大的战旗在风中烈烈作响,上面绣着一个醒目的“宋”字。
“香可烧完了?”赵翊头也不回,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传令兵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回道:“陛下,两刻钟的香已然烧完,临横府仍无答复。”
赵翊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临横府所谓的愿意投降,看来果真是诈降之计。
本想着能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如今看来,唯有强攻一途了。
“传我命令,总攻开始!”
赵翊猛地抽出腰间佩剑,指向临横府城门,大声吼道。
那声音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震得周围将士们热血沸腾。
随着赵翊的命令下达,整个战场瞬间沸腾起来。
500门火炮排列整齐,炮口对准了临横府。
炮手们迅速忙碌起来,装填弹药、调整角度,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有序。
“听我号令,先从城门近处开始轰炸,而后逐渐扩大打击范围!”
赵翊再次高声下令,声音盖过了战场上的喧嚣。
他深知,要想让城内守军摸不清火炮轰炸的范围,就必须采用这种从近到远的打击方式,先对靠近城门的守军进行毁灭性打击,让他们无法组织起有力的阻击。
“轰轰轰!”火炮齐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战场的宁静。
第一波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城门附近,顿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
砖石横飞,伴随着守军的惨叫,城门附近一片混乱。
赵翊紧盯着战场,双手紧紧握住佩剑,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战斗的谨慎。
这场战斗,关乎着大宋的荣誉和安危,他绝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在火炮的轰鸣声中,宋军的将领们纷纷来到赵翊身边。
他们看着眼前激烈的战斗场面,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陛下,此次先攻部队,我愿率部冲锋!”王贵向前一步,抱拳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坚定。
“陛下,还是让我去吧!我的部队向来以勇猛着称,定能拿下这临横府!”另一位将领也不甘示弱,大声请战。
一时间,众多将领纷纷争抢着要担任先攻部队的任务。
他们都清楚,这先攻部队若能立下头功,那可是无上的荣耀,对自己的仕途和威望都有着极大的提升。
然而,赵翊却不为所动。
他扫视了一圈众将领,然后缓缓开口:“此次先攻部队,我已决定,由近卫军的一个精锐师担任。”
此言一出,众将领顿时一片哗然。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陛下,这禁卫军可是您的护卫啊!平日里不过是在汴京城耍耍威风,如今可是生死之战,他们真的能行吗?”一名将领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是啊,陛下。这禁卫军据说大多由皇亲贵族和富家子弟组成,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经历过真正的生死考验?
让他们担任先攻部队,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另一名将领也附和道。
赵翊静静地听着众将领的质疑,脸上没有丝毫的恼怒。
待众人说完,他才缓缓说道:“我明白诸位的担忧,但你们可知道,这支曾经由纨绔子弟组成的禁卫军,经过一年以来的整顿、军改,以及刻苦训练,如今已脱胎换骨。
他们不再是从前那支只知享乐的部队,而是一支不畏惧任何强敌的精锐之师。”
赵翊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但是,训练毕竟不是实战。
只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证明他们是否真正的精锐。
此次让他们担任先攻部队,既是给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让其他弟兄们知道,他们不只是仪仗队的护卫,更是能经受得起枪林弹雨的大宋京城的保护神!”
众将领听了赵翊的解释,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们知道,赵翊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此时,火炮的轰炸仍在继续。城门附近的守军在炮火的攻击下,死伤惨重,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时机已到,传我命令,近卫军精锐师出击!”赵翊再次下达命令。
随着命令的传达,一支身着鲜亮铠甲的部队迅速从宋军阵营中涌出。
他们步伐整齐,气势昂扬,向着临横府城墙快速逼近。这正是赵翊寄予厚望的近卫军精锐师。
近卫军的将士们扛着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
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尽管城墙上的守军仍在拼命抵抗,不断地扔下石块、箭矢,但近卫军将士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