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的钟声悠悠回荡,余音还在宫殿的飞檐斗拱间徘徊,皇太子赵翊便已疾步迈出朝堂。阳光倾洒在他明黄色的蟒袍上,金线绣就的四爪金龙熠熠生辉,可此刻赵翊无心顾及自身的尊贵与耀眼,满心满眼都被一个消息填得满满当当——军器监的宋显明派人传来喜讯,燧火枪终于研究成功了!
赵翊脚下生风,快步穿过长长的宫道。宫道两旁,汉白玉的栏杆光洁如新,在日光下反射着柔和的光。
偶尔有宫女、太监匆匆路过,见是太子,忙不迭地行礼,赵翊只是微微点头示意,脚步却一刻未停。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燧火枪的模样,那是改变大宋军事格局的希望之光,如今近在咫尺,怎不让他心急如焚。
终于,军器监的大门映入眼帘。这座平日里透着神秘气息的院落,此刻仿佛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赵翊大步跨进门去,一眼便瞧见了等候在那里的宋显明。“老宋!”赵翊远远便高声喊道,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燧火枪在哪里?快拿来给我看看!”
宋显明满脸笑意,迎上前去,微微躬身行礼后,转身从案几上拿起一把火枪,递向赵翊:“殿下,这便是了。”
赵翊迫不及待地接过,目光瞬间被这把火枪吸引。与以往的火绳枪不同,眼前这把枪上不见那细长的火绳,设计更为简洁流畅。他的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好奇的光芒,不等宋显明开口介绍,便转身朝着试枪室走去。
说起这试枪室,还是赵翊依照现代射击场的概念,指导宋显明建造的。
这是一间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房间,墙壁厚实,地面平整。建造之时,赵翊详细地向工匠们描述着他心中的构想,要让这个房间能够精准地捕捉枪声,从而判断火枪是否合格,降低不合格率,确保每一把装备到将士手中的枪都能发挥最佳性能。
宋显明刚想提醒赵翊先听一听使用说明,可话还没出口,赵翊已然消失在试枪室的门后。他无奈地摇摇头,脸上却依旧挂着笑意,紧随着快步跟了进去。
“嘣!嘣!嘣!”一连串清脆的枪响在试枪室内回荡,每一声都仿佛敲在宋显明的心弦上。
他紧张地站在门外,双手不自觉地攥紧,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虽说对燧火枪的性能有十足的信心,但毕竟是第一次让太子亲自试枪,他的心中难免忐忑。
不一会儿,试枪室的门猛地被推开,赵翊满面红光地走了出来,口中连声道:“好!很好!非常好!这才是真正的枪!有了它,再也不怕南方的雨水,北方的大雪天气了!”他的声音中满是喜悦与自豪,仿佛看到了大宋军队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画面。
宋显明长舒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回想起研发燧火枪的历程,那真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波折的岁月。
单单是寻找燧石,就耗费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赵翊当时只是凭着记忆画了个图,简单描述了燧石的功能,剩下的便全靠他们自己摸索。
为了找到合适的燧石,宋显明在征得赵翊同意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漫山遍野,但凡发现形状类似的石头,都被一一带回,进行反复试验。
那段时间,整个军器监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迷茫的氛围中。石头的种类繁多,形状千奇百怪,要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燧石,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宋显明看着赵翊,眼中流露出一丝埋怨。赵翊察觉到他的目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尴尬地笑道:“我之前在那本‘神书’上只看到学名,没想到还有个俗名。”宋显明心中暗自腹诽:“我的殿下啊,下次能不能记清楚点,你可知道这三个月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吗?差点把山里所有长得像‘燧石’的石头都验了个遍。”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时,一位老工匠站了出来。
他苦思冥想许久,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这石头要用在火枪上,那肯定跟火有关啊。顺着这个思路,众人终于想到了俗称“火石”的燧石。
找到了燧石,距离成功却还有漫长的道路。又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他们才最终将燧石与火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功研制出了“燧火枪”。
为了表彰那位关键时候想出办法的老工匠,宋显明自掏腰包,奖励了他10贯钱。
而赵翊得知此事后,大手一挥,下令给整个参与研究“燧火枪”的人员奖励1000贯。他要让这些工匠们知道,只要完成他交给的任务,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奖赏,不再是以前那样无论多么努力,都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
听到太子的奖赏,整个军器监瞬间沸腾起来。工匠们欢呼雀跃,纷纷高喊:“太子殿下英明!殿下千岁!”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军器监的屋顶。
赵翊看着眼前这热烈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高声说道:“这是你们应得的!以后,谁要是能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者取得技术成果,本殿下都会重重奖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