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望着赵翊离去的背影,久久未曾挪动脚步。夕阳的余晖给赵翊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也洒落在徽宗满是感慨的脸上。
他的眼神中,有身为帝王对臣子卓越才能的赞赏,更有一位父亲对儿子多年来为国为民付出的心疼与骄傲。
“这孩子,这些年太难了。”徽宗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他负手而立,身姿在空旷的宫殿前显得有些落寞。回想起赵翊年少时的遭遇,徽宗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懊悔之色。
那时,宫廷争斗激烈,自己的兄弟们觊觎皇位,将黑手伸向了身为嫡子的赵翊 ,妄图逼迫他退出这场权力的角逐。
若不是向太后凭借着在朝中的威望,强硬地支持赵翊,恐怕那些人早就明目张胆地动手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贼心不死,害怕事后遭到报复,更怕被查出幕后指使,竟丧心病狂地想要杀掉赵翊。
“是我这个父亲失职啊。”徽宗一拳砸在窗棂上,眼中满是痛苦与自责。他仿佛看到年少的赵翊在生死边缘挣扎,无助又顽强。幸运的是,赵翊被一位路过的老道长所救。
老道长传授给赵翊那些常人难以接触的知识,为他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等到赵翊有能力独自闯荡,便离开了老道长,开始了他坎坷又传奇的人生。
在周桐的悉心教导下,赵翊不仅武艺精进,更在乱世中学会了生存与抗争。徽宗想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眼神里多了几分感激。他已征得赵翊同意,封周桐为“安逸侯”,还特意在河间宗泽府旁建造了一座气派的侯府。
可那老头倒好,只是笑着摆摆手,说自己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在宗府安享晚年就很满足了。宗晴琳也贴心地承诺,会和赵翊一起为周桐养老,这份情义让徽宗心中一暖。
徽宗满怀着对向皇后的感激之情,脚步不自觉地迈向她的宫殿。
一路上,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赵翊的身影: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他,朝堂上慷慨陈词的他,还有私下里与自己促膝长谈时,眼神中满是对国家未来担忧与憧憬的他。这个儿子,当真是上天赐给大宋的救星。
走进向皇后的宫殿,徽宗脸上的愁容瞬间被温和的笑意取代。
向皇后见他进来,微微起身,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陛下今日怎么得闲过来了?”
徽宗快步走到她身边,拉着她的手,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皇后,今日我与赵翊一番长谈,这孩子,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徽宗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他对如今朝廷的局势看得透彻,提出的改革之策,桩桩件件都切中要害。
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民生、经济,他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徽宗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有这样的儿子,是我大宋之福啊!”
向皇后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眼中满是自豪与欣慰。“我就知道,赵翊从小就聪慧过人,心中有家国天下。
这些年他在外面吃了那么多苦,如今终于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我这心里啊,别提多高兴了。”说着,向皇后的眼眶微微湿润,她抬手轻轻擦了擦眼角。
徽宗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真诚地说道:“皇后,多亏了你给我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他定能挽救我大宋于危难之中。”向皇后轻轻靠在徽宗肩头,眼中满是幸福与满足。
向皇后突然想起赵翊前天跟她说的话,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陛下,赵翊前天跟我说,想让我们一起去河间府看望靖儿,还说想让我们找回那些失去的回忆。”向皇后说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听了之后,心里特别感动。
咱们确实好久没见靖儿了,也该去看看他了。”
徽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巧了!赵翊昨天也跟我提了这事,我正想着找机会跟你说呢。
我也想念靖儿那孩子了,咱们是该去看看他,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
可没等这喜悦持续多久,徽宗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他松开向皇后的手,再次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神色凝重。“只是,我们这一去河间府,朝中事务总得有人主持。这万一……”
突然,徽宗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兴奋地一拍手,“有了!让皇太子赵翊监国,再让宗泽、李纲、种师道和皇叔赵颢辅助他。赵翊有能力,他们几个又都是朝中的栋梁之才,有他们在,朝政必定能平稳运行,咱们也能在河间府多待些时日。”
向皇后听了,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同,“陛下这个主意好。赵翊有担当,有他们辅佐,我们也能放心。”
第二天,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凝重。徽宗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眼神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朝臣。
“众爱卿,朕和皇后打算前往河间府看望皇孙赵靖。此次出行期间,朕命皇太子赵翊监国,由宗泽、李纲、种师道和皇叔赵颢辅助。”徽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沉稳而有力,“望各位爱卿全力支持和配合皇太子,齐心协力,保我大宋江山稳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