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的天空,铅云低垂,似是被这几日的惨烈厮杀压得喘不过气来。城墙上,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弥漫的烟尘与血腥之气交织在一起,令人作呕。
张孝纯和王禀并肩而立,望着远方,斥候刚刚带来的消息,如同一束久违的阳光,穿透了他们心中那片沉重的阴霾——金兵已完全退走了。两人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些许松弛,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回想起这几日的守城之战,每一个画面都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金兵二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将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
那密密麻麻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要将整个太原城吞噬。
战斗伊始,金兵便展现出了他们的凶悍与残暴,各种攻城器械如巨人般缓缓逼近城墙。
投石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石块划破长空,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城墙,每一次撞击都震得大地颤抖,城墙上的砖石飞溅,守军们被这强大的冲击力震得东倒西歪。
金兵的云梯一架接一架地靠上城墙,如蚁群般的金兵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刀短斧,口中发出阵阵令人胆寒的嘶吼。
城墙上,宋军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用长枪、石块、滚油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拼命抵抗着金兵的进攻。
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宋军士兵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了,另一个立刻补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王禀站在城墙上,亲自指挥战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手中的大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走一条金兵的性命。
他大声呼喊着,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弟兄们,太原城是我们的家园,身后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绝不能让金兵踏进一步!杀!”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更加奋勇地抵抗着金兵的进攻。
张孝纯虽然是一介文官,但此刻他也毫不退缩。
他穿梭在城墙上,为士兵们运送武器、包扎伤口,不停地安慰着受伤的士兵:“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守住太原城!”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然而,金兵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宋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城墙上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整个城墙。
有些地方,金兵已经爬上了城墙,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形势万分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勇带领的先锋精锐部队及时赶到了。
王勇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持一杆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金兵纷纷倒下。
他的身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精锐士兵,他们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入了金兵的阵营。
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宋军士兵们见状,士气大增,他们趁势反击,将爬上城墙的金兵全部赶了下去。
在王勇部队的支援下,宋军成功地抵挡住了金兵的一轮又一轮进攻。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金兵终于伤亡惨重,不得不选择退走。
这场战斗,金兵损失惨重,但宋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全太原城原本有一万五千个士兵,其中还包括王勇之前留下的五千精锐以及临时招募的新士兵,可如今却只剩下两千多人还活着。
望着眼前这一片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景象,张孝纯和王禀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感慨。
“如果不是王勇将军带领部队及时赶到,恐怕这太原城一天都坚守不住,甚至一个时辰都撑不下去啊。”张孝纯感慨地说道。
王禀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佩:“是啊,王勇将军真是一员虎将!他的部队战斗力极强,这次多亏了他们,才解了太原城之围。”
两人正说着,王勇走上前来。
他的身上沾满了鲜血和尘土,脸上也带着疲惫之色,但眼神中却依然透露出一股坚毅的光芒。
“张大人,王将军,金兵已经退走了,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做好善后工作。”王勇说道。
张孝纯和王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残破的城墙以及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双方尸体。
那血腥的气味扑面而来,让张孝纯这个文官差点呕吐起来,但他还是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努力保持着镇定。
“先安排人员把金兵的尸体集中起来,挖一个大坑掩埋了吧。”张孝纯说道。
“张大人,我有个建议。”王勇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在木牌上面写上‘侵略者的愤怒—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插在掩埋金兵尸体的地方。”
听到王勇的建议,张孝纯和王禀都感到十分惊讶。
在他们的印象中,王勇虽然是一员猛将,但毕竟出身于普通民众,之前还是地地道道的百姓,后来跟着赵翊一起抗金,文化水平不高,不识字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