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的钟声悠悠回荡,沉闷的声响仿佛还在偌大的朝堂间震颤。
赵翊随着群臣鱼贯而出,他的步伐沉稳有力,可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凝重。
此刻,他心中只装着一件事——为支援太原做准备。
在他看来,完颜宗翰那如恶狼般的性子,没被彻底打垮前,怎会轻易退兵?大宋要想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占得先机,强大的武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火炮,无疑是扭转战局的关键重器。
之前,大宋的军事部署主要以守卫东京为主,火炮的需求并不急迫。
但如今形势大变,反攻的号角即将吹响,火炮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不仅如此,赵翊还想到了火枪。
作为穿越而来的人,他太清楚火绳枪的致命缺陷了——怕水。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两军激战正酣,战场上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瞬间,士兵们手中的火绳枪便成了无用的烧火棍,这要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中,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赵翊下定决心,必须让赵显明尽快想办法用燧石代替火绳。
赵翊快步朝着军器监走去,一路上,他的思绪如乱麻般交织。
到达军器监后,他径直找到了赵显明。赵显明正俯身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火器图纸,眉头微微皱起,似在思索着什么难题。
听到赵翊的脚步声,他抬起头,脸上立刻露出了恭敬的神情。
“赵统领,您来了!”赵显明热情地招呼道。
赵翊也不废话,直接说道:“显明,这次来是有要紧事。咱们得赶紧更新火炮,为支援太原做准备。
这火炮的威力,在战场上至关重要。还有,火枪也得改良,你得想办法用燧石替代火绳,越快越好。”说着,赵翊从怀中掏出早已画好的燧石发火装置草图,递给赵显明。
赵显明接过草图,仔细端详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样先进的设计,他从未见过,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赵翊给出的东西总是超乎想象且行之有效。
对于赵翊总能提出这些先进技术和画出精妙草图的事,赵显明已然见怪不怪了。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赵翊展示新奇玩意儿的时候,他惊讶得合不拢嘴,忙问赵翊是从何处得知这些的。
赵翊当时淡定地回答,是从一本古书看来的,那是小时候一位老道长给他看的,可后来老道长就带着古书消失不见了。
“难道这道长是老神仙?”赵显明忍不住惊叹道。
“神不神仙我不知道,”赵翊微微眯起眼睛,似在回忆往昔,“但我清楚是他救了我,还传授给我许多东西。在我10岁之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听到这番话,赵显明恍然大悟。他在心里暗自思忖:这必定是神仙下凡,专门来指点赵翊挽救大宋的命运啊。也难怪赵翊总能带领大家取得辉煌战绩,总能想出那些克制金兵的巧妙武器,还能绘制出如此多令人惊叹的草图,给出那些让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创意……从那以后,赵显明对赵翊的话深信不疑,顶礼膜拜,凡是赵翊交代的任务,他都一丝不苟地按命令执行。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和军器监的工匠们一起钻研探讨,实在毫无头绪了,才会去请教赵翊。
这也正是赵翊所期望的,他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手把手教导每一个人,只需把大方向指明,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去摸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为他日后的改革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他亲自操办。
赵显明认真看完草图后,坚定地点点头说:“赵统领放心,我一定尽快带领大家研制出来。”
赵翊拍了拍赵显明的肩膀,欣慰地说:“好,有你在,我放心。
此事刻不容缓,太原那边战事紧急,咱们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拯救无数大宋将士的性命。”
交代完事情,赵翊离开了军器监。他原本打算直接回营,继续筹备战事相关事宜。可刚走出没多远,就看见李公公急匆匆地朝他走来。
“赵统领,可算找到您了,官家召见您呐!”李公公喘着粗气说道。
赵翊微微一愣,心想官家这时候召见,想必是有要紧事。
于是,他便跟着李公公走。可走着走着,赵翊发现路线有些不对劲,这并非通往徽宗常召见朝臣的垂拱殿。
“李公公,官家不在垂拱殿吗?”赵翊忍不住问道。
李公公一听,立刻明白赵翊误会了,连忙解释道:“赵统领,这是去往向妃居住的遥望殿。
听说向妃自从河间府归来后,便一直住在那儿,直到最近才开始走动。这会儿,官家正和向妃在一起呢。”
赵翊听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但很快,他便明白了其中缘由。
“遥望”二字,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失踪儿子无尽的思念。向妃一直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丢失了,所以才住在这遥望殿,期盼着有朝一日能看到儿子归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