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熙末年那场波谲云诡的皇位之争中,雍正能够最终登基称帝,有两个人的确功不可没,
其中之一是年羹尧,另一个便是隆科多。
这二人一文一武,年羹尧在外手握重兵,震慑各方。
隆科多则在朝内掌控关键权力,稳定局势。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雍正以诸多罪名,尤其是一些看似牵强的“文字”毛病为由,罗织了90多条大罪,最终被逼自杀。
仅仅过了一年,到了雍正四年,曾同样是拥立雍正的有功之臣隆科多,也被雍正找了理由圈禁了起来。
那么,隆科多究竟做错了什么?
隆科多出身极为显赫,乃满洲镶黄旗人,是一等公佟国维的第三子。
其家族与皇室的关系盘根错节、极为密切。
他本人更是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被委以九门提督这一至关重要的职位,从而手握京城的防卫大权。
要知道,清朝的九门提督,正式官名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肩负着守护京城治安与防卫的重大职责。
而这里所说的九门,指的是京师内城的九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以及阜成门。
隆科多负责守卫这些京城的门户,其地位之关键、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之争中,隆科多的立场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他拥护谁,谁就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皇帝。
而雍正帝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被康熙交给了佟佳氏皇后抚养,而佟佳氏皇后正是隆科多的妹妹。
凭借着这层特殊关系,雍正一直尊称隆科多为舅舅。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隆科多最终选择成为四爷党中的重要一员。
他与年羹尧二人齐心协力,最终顺利地将胤禛推上了皇位,胤禛也由此成为了雍正皇帝。
凭借这一拥立大功,雍正上位后,对隆科多恩宠有加,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袭一等公爵,
授予吏部尚书之职,可谓位极人臣,荣耀至极。
然而,短短四年之后,形势却急转直下。
雍正对隆科多的态度,就如同当初对年羹尧一样,从曾经的尊敬和倚重,陡然转为了严厉的打击。
这不禁让人疑惑,君臣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
其实,说起来也不过是功高盖主、恃宠而骄这些老生常谈的原因罢了。
年羹尧曾经干过的那些不法之事,仿佛在隆科多身上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之前,年羹尧的悲惨下场,本已为隆科多敲响了警钟。可惜他在同僚吹捧下,早已飘飘然如在云端,完全没有丝毫收敛之心。
最让雍正忌讳和恼怒的,是不把他放在眼中。
比如,他竟然自比“刘备托孤”时的诸葛亮,还常常对身边的属下说:
“老夫就是诸葛亮,雍正就是刘禅,我受康熙帝白帝城托孤之命。”
试想,雍正又怎么可能愿意把自己比作刘禅呢?雍正听闻这话后,气得两天都吃不下饭。
不过,仅这一点还没有让雍正下定决心对隆科多下手。
隆科多还常常自吹九门提督的权力如何之大,声称自己一声令下,能迅速聚集三万兵马,
以此来暗示雍正,别轻易找他的毛病,大家最好相安无事,否则他有能力分分钟把雍正拉下皇位。
但雍正又岂是那种会被吓倒的人,如此一来,雍正对隆科多更增加了一层恨。
隆科多也是不作不死,对皇上不敬,对大臣更是颐指气使,无礼到了极点。
比如,他竟然责骂张廷玉:“你算什么东西,老子打天下的时候,你还穿着开裆裤满街乱跑呢!”
雍正曾三番五次地规劝他,让他不要这样,分“舅舅,您不要把朝中大臣都得罪光。”
然而,隆科多却把雍正的话当作耳旁风,依旧我行我素。
隆科多的党羽,时任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查嗣庭,更是顺着他的意思拍马屁:
“中堂大人,皇上要是敢对您不恭敬,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不会答应,您对他有从龙之功!
在年羹尧倒台之后,隆科多毫无收敛,继续结党营私,大肆卖官鬻爵。
他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官员遴选升迁大权,肆意任用亲信,当时他所经办的铨选被同僚们称为“佟选”。
这种公然挑战皇权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对雍正的统治根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常言说得好,权力如果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最终往往会反噬到自己身上。
而最终,隆科多做出了一件让雍正下定决心,非办他不可的事情——私藏玉牒。
……
玉牒可是清代的皇室家谱,上面详细记载着皇室成员的各种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可能涉及宫廷秘闻和权力斗争的敏感内容。
隆科多私藏玉牒,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或许就和美国总统拜登和特朗普私藏机密文件一样,是想着将来,把它当作要挟他人的筹码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