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破冰2004》
楔子:蒙阴平原上的银色巨兽
2004年3月15日,惊蛰后的第七天。蒙阴县旺庄水库边的荒地上,一台锈迹斑斑的打桩机正在轰鸣。于风军穿着洗得泛白的蓝工装,脚下是刚解冻的黑土地,鞋帮上沾着暗红的黏土。他摸出一支"将军"香烟点燃,烟雾在料峭春寒中袅袅升腾,映着远处蜿蜒的蒙山轮廓。
第一节:打桩机的第一锤
凌晨五点,东方刚泛起鱼肚白。于哥带着二十个工人站在工地中央,铁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先挖地基,长宽各三十米,深度两米五。"他的声音带着金属质感,惊飞了槐树上的寒鸦。老杨叔蹲在土堆旁抽着大前门,"建冷库?这铁疙瘩能存住桃?"话虽如此,他还是第一个抡起了镐头。
打桩机进场那天,岱崮镇政府的广播车循环播放着通知:"崮鑫果业千吨冷库今日奠基!"中午时分,蒙阴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到场,红绸布下的奠基石刻着"蒙山沂水孕果香"。于哥握着鎏金铁锹的手微微发抖,当第一铲土填入基坑时,远处传来果农老周的呼喊:"于老板,我家三亩桃就指着这冷库了!"
第二节:混凝土里的月光
整个五月,工地成了不眠的蜂巢。搅拌机昼夜轰鸣,于哥的蓝工装永远沾着水泥灰。有天深夜,他跪在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上,用钢尺丈量平整度,膝盖上的补丁被露水浸透。"差两毫米都不行,冷库地面必须绝对水平。"他说话时,远处传来运砖车的哐当声,车灯刺破黑暗,在他脸上投下坚毅的阴影。
第三节:霜降倒计时
9月23日,秋分。县气象局发布霜冻橙色预警。于哥站在冷库前的空地上,手指在日历上划出深痕。"三天,必须让冷库试运行!"他的将军烟抽到只剩烟蒂,在鞋底碾成碎末。三十个工人分成三班倒,调试制冷机组的德国工程师汉斯急得直跺脚:"这不符合安全规程!"
第四节:零下十八度的战役
霜降前夜,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度。果农的三轮车排成一里长队,筐里的桃子蒙着白霜。于哥亲自开叉车,蓝色头巾在冷风中猎猎响。"轻拿轻放!"他的吼声在冷库内回荡,哈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凌晨两点,最后一箱桃子入库时,老周的手冻得通红:"于老板,这冷库比我家炕头还可靠!"
第五节:冷库穹顶的星光
试运行成功那晚,于哥带着他们爬上冷库顶部。月光下,银色的罐体泛着幽蓝光芒,像一艘停泊在蒙山脚下的宇宙飞船。他摸出将军烟分给大家,优质烟草的辛辣混着蜜桃的甜香,在夜空中氤氲。"明年,咱们要建万吨级的气调库。"他的声音很低,却像冰锥般刺破静。
尾声:春天的第一缕果香
次年清明,第一车冷藏苹果运往北京。发车仪式上,于哥特意换上崭新的西服装,口袋里装着果农老周塞的喜糖。当冷藏车引擎轰鸣声响起时,他对着蒙山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此时,远处的桃花正次第开放,粉色的云霞铺满整个蒙阴平原。冷库穹顶的星光与春天的第一缕果香
试运行成功的那个夜晚,蒙山的风裹着寒意掠过冷库的银色穹顶。于风军蹲下身,用打火机点燃香烟,火苗在夜色中明明灭灭,映得他眼底的兴奋愈发明亮。技术员小王抱着安全帽凑过来,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于总,咱们真做到了!这冷库的温度误差不超过0.1℃,比国外的设备还精准!”
“小王,记住今天。”于风军吐出一口烟圈,看着它们缓缓飘向星空,“这只是开始。”他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月光为崮顶镀上一层银边,“万吨级气调库不仅能存蜜桃,苹果、樱桃、板栗都能锁鲜,到时候蒙阴的水果能卖到全世界。”
老李拍了拍冻得发红的脸颊,咧着嘴笑道:“等建成那天,我要开着第一辆满载的冷链车绕蒙阴县城三圈!”众人哄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树梢的夜枭。会计小芳突然指着天空轻呼:“你们看!”只见银河在冷库穹顶上方铺展开来,银色罐体与星光交相辉映,恍若无数星辰坠落在蒙山脚下。
于风军弹了弹烟灰,烟雾混着蜜桃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当年我爹挑着桃子走山路,天亮前得赶到县城集市。要是遇上暴雨,半筐桃子就烂在扁担上……”他的声音渐渐低沉,“现在咱们的冷库,能把时间冻住。”
次年清明,蒙阴县果品物流园张灯结彩。崭新的冷藏车前,红绸扎成的大红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晃。于风军特意熨烫了藏青色西装,笔挺的衣领却掩不住他微微发颤的手指。果农老周挤过人群,硬塞给他一把喜糖:“于总,我家小子考上农大了!说是要学果蔬保鲜技术,以后跟着你干!”
“这糖我收下,”于风军把喜糖小心揣进西装口袋,“但孩子得去更大的天地闯。”他望向冷藏车驾驶室,运输队长老李正对着后视镜整理领带,平日里粗糙的手掌此刻格外谨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