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倾颜站在办公室窗边,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斜斜地洒在她脸上,暖融融的。她刚放下手机,屏幕上还留着一封来自金手指的情感波动提示邮件。
“他们真的开始期待了。”她轻声自语。
身后传来顾逸尘低沉的声音:“那我们就得让他们更期待。”
他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整理好的合作补充协议草案,目光落在她身上时柔和了几分,“技术团队已经准备就绪,下周的联席会议我们不能有任何疏漏。”
洛倾颜转身,眉眼间带着笑意:“我知道。不过……”她顿了顿,语气忽然带点调皮,“你觉得,如果我们主动提出亲子社区联动的构想,会不会让他们的‘期待’变成‘惊喜’?”
顾逸尘挑眉:“你是说,把原本只是设想的合作方向提前抛出来?”
“对。”她点头,“他们现在最缺的是一个能快速落地、形成用户粘性的项目。而我们的家庭日活动刚好可以作为切入点,配合他们的社区概念,打造一个完整的亲子生态闭环。”
他思索片刻,嘴角微扬:“听起来像是你早就计划好了。”
“哪有。”她笑盈盈地反驳,“我只是觉得,与其被动应对他们的要求,不如主动引导他们看见更大的可能性。”
顾逸尘看着她,眼里浮起一丝温柔:“那就别浪费这个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联席会议的内容。市场部重新梳理了亲子模块的数据模型,产品组调整了家庭日项目的功能结构,技术部门则针对数据共享机制提出了三套合规方案。
整个办公室弥漫着一种紧张却有序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隐隐察觉到,这次合作可能会成为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到了周五下午,宣传片拍摄团队也完成了最新一版推广片的剪辑。这是为亲子生态项目量身打造的宣传短片,画面温馨、节奏明快,既有线下活动的欢乐场景,也有线上互动的真实反馈,整体风格延续了品牌一贯的温情治愈路线。
洛倾颜和顾逸尘在会议室里看了一遍样片,两人都很满意。
“情感共鸣笔”也在同步运行,检测观众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结果显示,整体情绪倾向积极,尤其是看到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的画面时,观众情绪峰值达到了预期目标值的120%。
“应该没问题。”洛倾颜关掉设备,轻松地说。
可事情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宣传片正式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讨论迅速升温。起初是正面评价居多,但很快,一些质疑的声音开始浮现。
“这个数据好像不太对吧?”
“亲子用户增长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感觉有点夸大其词了。”
“这广告是不是太理想化了?现实中哪有这么和谐的家庭关系?”
评论区逐渐分裂成两个阵营,一边是被宣传片打动、愿意尝试参与活动的潜在用户;另一边则是对内容真实性提出质疑的理性派。
洛倾颜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眉头微蹙。顾逸尘站在她身后,看完所有留言后缓缓开口:“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数据准确性,二是情感渲染是否过度。”
她点头:“确实。我们之前的数据分析很严谨,但宣传片为了传达积极信息,做了适度的艺术处理。现在看来,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成了争议点。”
“必须回应。”顾逸尘语气坚定,“否则口碑会持续下滑。”
洛倾颜深吸一口气,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两件事。”她在会上清晰地分配任务,“第一,收集所有争议点,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根据这些反馈,评估哪些内容需要修改,哪些可以保留。”
分工明确后,团队成员迅速行动起来。有人负责舆情监控,有人联系数据专家协助核实宣传片中的具体数字,还有人开始着手修改脚本草稿。
一天下来,初步整理出三个主要争议点:
宣传片中提到“亲子用户增长率高达230%”,部分观众认为该数据过于乐观。
有一段关于家庭互动游戏的画面被质疑“摆拍感过重”,缺乏真实感。
片尾引用的一句“每个家庭都值得被温柔记录”,被部分网友解读为“贩卖焦虑”。
洛倾颜看着这些总结,陷入思考。
“数据方面,我们需要请第三方机构出具权威报告。”她说,“至于画面感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恢复一部分最初策划案里的纪实镜头,增强真实感。”
顾逸尘点头:“另外,结尾的那句话虽然初衷是好的,但表达方式确实容易引发误解。我们可以换成更贴近生活、更有共鸣的表述。”
“我来改。”洛倾颜拿起笔,“比如改成‘记录每一次温暖的陪伴’,听起来更自然,也不会让人觉得被营销。”
第二天,他们将修改后的版本交给专业审核团队,并安排了一场小型试映会,请了几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博主以及普通家长代表观看样片并给出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