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儿子们更不足以让他低头。
李奇若掌控天下,定会公平对待所有人。
听闻李奇所言,李牧完全出乎意料,震惊地看着他。”在我见你之前,我以为你是对权力极为敬重之人,否则秦王也不会赋予你如此大的权力。
然而现在,我对你的看法有所改变。”
“你真是个疯狂的人,在这片天地间前所未有的疯狂之人。”
李牧语气沉重,目光中透着复杂。
显然,李奇今日所言触及了许多根本问题,包括民族大义与王权等,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或许我是疯狂的吧。”
“但这世道,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
“确实如此。”
“我不确定秦王是否能对天下的炎黄子孙一视同仁,但我一定会尽力促成此事。
秦王胸怀大志,绝不会受狭隘观念束缚。”
“韩国领土的管理方式已改为如同我国秦国一般,甚至对待降兵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韩国降兵都已加入我军,成为精锐战士。
这也是我向秦王进言的结果。”
李奇平静地说。”若我愿意归降,你能确保秦王不会恩将仇报吗?不会追究我部属的责任吗?”
李牧注视着李奇问道。
李奇坦然直视李牧的眼神,两人目光交汇:“我能做到,并且,如果你投降,能让同族免于争斗,我不仅能保证秦王不会背叛,还能让你继续统率三十万大军,守护代地边疆。”
“此话当真?”
李牧情绪激动地问。
若还能统率三十万军队,守卫代地,这不仅意味着安全无虞,也让李牧及所有将士心安。”这是我的承诺。”
李奇语气坚定。”还有别的要求吗?”
“作为臣子,你无法左右君主。”
李牧半信半疑。”我的承诺不会改变,为了同族的大义,为了和平,我义无反顾。”
“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李奇微微一笑。”什么条件?”
李牧急切地追问。
李奇以诚挚的态度向李牧提出了一个请求,若将来王权对他不利,希望李牧能率领三十万大军相助。
李牧对此表示怀疑,但李奇语气坚定,强调这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牧接受了李奇的提议,并承诺在必要时会履行约定。
随后,两人握手确认了彼此的承诺。
这一幕被守城将士目睹,引发了种种猜测与议论。
有人质疑李牧是否真的准备归降,也有人对李奇的能力表示钦佩。
整个场面充满了紧张而微妙的气息。
秦军营中,王简与桓漪对视片刻,眼中皆闪过一抹喜色。
李奇转身离去时,李牧望着他的背影轻声感慨:"秦国果然出了奇才,只是这般人物,也只有当今天子能驾驭。
他只信服秦王,若日后继位者无此魄力,他必不甘心。
他对王权并无过多敬畏。”
"若有朝一日因王权之事需要倾我三十万大军相助,只要真有那一天,我又怎能不尽全力?就冲你今日的承诺,为天下苍生平等对待的承诺。”
李牧调转马头,快马加鞭返回代城。
刚进城门,守将们便纷纷围上询问。”李将军,你刚才与李奇谈妥条件了吗?我们是不是要向秦国投降?"
面对诸将的追问,李牧沉稳回应:"为保全三十万将士性命,我已决定接受李奇提出的条件,以求息兵止戈。”
此言一出,有人安心,也有人愤慨。”李将军,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这可是背叛国家!你投降秦廷,妄顾君命,还有何颜面称作李臣?"
几位将领义愤填膺地质问。
他们自李国各地而来,皆是真正的李人。
起初以为李牧会与秦军殊死一战,自己还能苟全性命,但如今李牧决定投降,他们又怎会甘心?
“国境沦陷,弃城而逃,你们有何颜面自称李臣?”
李牧冷眼扫过众人。”再者,往昔你们又是否将我们视作真正的李人?”
他的目光如霜,令几名校将顿时语塞。”将这些人拿下!”
李牧果断下令,“投入大牢。”
在代地之内,他便是至高无上的统帅,无人敢违抗。”遵命!”
将士们齐声响应,迅速制服那些喧哗的将领,押解而去。”上将军,您真的决定向秦国屈服了吗?”
李牧手下的将领纷纷询问。”我已经反复权衡,这场战争注定失败。
即便拼尽全力,也只会让三十万将士徒增伤亡,最终换来秦军同样惨烈的损失,这又有何意义?”
“李国已亡,**陨落,**族宗室尽被秦军俘获。”
“若此战再结深仇,代地百万百姓必将陷入灾难。”
“我不忍见此情景。”
“而且,李奇的一席话触动了我。”
“我们同属炎黄子孙,彼此相争,岂非让外族嗤笑?”
李牧若有所思地说。
或许,投降会让李牧蒙受恶名,但为了阻止数十万生灵涂炭,让代地免于浩劫,这点代价是值得的。”然而,一旦投降,秦国会对我们如何处置?会不会恩将仇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